春节临近这几日,朋友圈又开始追捧虚拟的财神爷了。却不知道,现实中的财神爷,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辛。
财神,顾名思义,就是主管财源的神明。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传说凡有冤抑难伸,这位赵公元帅都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人获利,民间便把他奉为财神。
于是,春节期间送财神,便成为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
我小时候家住川东南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每年大年初一开始,村里的狗儿便叫个不停。狗儿狂吠,多半就是送财神的人来了。这些人,大家都习惯称之为“财神爷”。
“财神到,福运来,荣华富贵万万年……”这是一个赖在床上不想起来的早上,一阵狗叫之后,从堂屋门口传来的声音。
那时年少,还不知道什么“财神爷”。我翻身起床,站在“财神爷”身边,静静地看着、听着。这人穿着普通,个子不高,留一小撮山羊胡须。左手捏着一沓小红纸,右手提着一根半人长的小木棍,背上背着一个灰色小布袋。只见“财神爷”舌灿莲花,滔滔不绝,从没听过那么多好声的词句,让我听了个够。
不久,本是站着专心说话的“财神爷”,动了。他将小木棍夹在腋下,腾出右手,在左手上分出一张小红纸,前走两步,把小红纸放到父亲手里,口里还念着“三毛两毛不算钱,保你天天赚大钱”之类,直至父亲拿出一毛、两毛交到他手里,滚瓜烂熟的祝福语才算完。后来才知道,“三毛两毛不算钱”,这便是讨要喜钱的意思。如果不给,“财神爷”会继续反复的念诵下去,直到给了喜钱为止。
又在狗叫声中,“山羊胡”消失在竹林那边。稍顷,邻居家的狗又叫开了,“财神到,福运来……”,“财神爷”的声音隐隐传来。
“爆竹落地纸开花,恭喜财神到你家……”过得不久,又一“财神爷”到来。
“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印象中,初一这天是送财神的高峰,要来好几拨,初三开始才逐渐减少。
几年后才知道,“财神爷”身上的行头,大有讲究。那半人长的小木棍,是打狗棍。那时农村家家养狗,“财神爷”不知要走村串户多少人家,遇到狗儿无数,没有打狗棍可不行。背上背的小布袋,乃是行囊,将的多是干粮和“财神”。“财神爷”早出晚归送财神,徒步行走几十里,必须自备干粮,填充饥饿。
后来我还知道,这些“财神爷”就是附近四里八乡的人,大人们几乎都认识。除了那一身简陋的行头,还有一套“传家宝”,分为嘴功和手功两部分。
这嘴功,自然就是“财神爷”嘴里那套动听的说词,须得倒背如流,滚瓜烂熟,如果在送财神的时候中途打顿不流畅,会被主人家视为不吉利,不仅讨不到喜钱,还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这手功,就是“财神爷”手上那沓小红纸。每名“财神爷”手上,有一方秘而不传的印板,这印板用质硬的木材雕刻而成,中间刻的是财神像,大概就是赵公明了。左右两边刻的是“天上金玉主,人间福禄神”之类词句。每到春节,买回红纸,在印板上刷了墨汁,印到红纸片上,便成了送到千家万户的“财神”。
现在想来,在那个年代,“财神爷”还是一门专事挣钱的手艺活儿,一定有师门传承。否则,无法解释他们嘴里那套好听的说词来自哪里,他们手里那方印板来自何方。
在人们愁吃愁穿农耕时代,送财神的人还是比较受欢迎。人们都想在一年伊始听到吉利的话,“财神爷”讨得喜钱也容易,这是一笔耕种之余的可观收入。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人们逐渐变得开明,更多的人相信,财源不是靠财神送的,得靠自己争取。听到“财神爷”那满口动听的说词,不再如从前那般爱听了。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财神爷”是不事耕种、不劳而获之辈。再去走村串户送财神时,除了狗的狂吠,还有人们不好看的脸色,甚至难听的拒绝。
送财神的风俗,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线。
现在的送财神与那时有了天差地别,明显的变化是不再以讨要喜钱为主,多是一种形式。
举报/反馈

全哥看点

0获赞 18粉丝
用我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