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陈寨航拍
庙李为啥不是“庙里”?陈砦还是陈寨?五里堡、十里堡是怎么得名的?这些你造吗?
在郑州,有很多村庄的名字里带有“寨”或“砦”字。它们为什么以“寨”“砦”取名呢?这两个字又有什么不同?
郑州的村庄名,看似平淡稀奇,其实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起来听听吧。
A
李姓集资建庙,此处便叫庙李
庙李村之所以得名,和姓李的人有关。70多岁的村民李先生说,和很多以姓氏冠名的村庄一样,这里的李姓人是甘肃陇西李氏的一支,明朝洪武年间,随着著名的“大槐树移民”迁徙到了这里。“这个村子那时候叫西冯刘村。后来,姓冯和姓刘的人逐渐迁走了,姓李的人越来越多。”郭增磊曾参与编纂庙李的村志,他说,后来因为李姓集资建庙,此处便称庙李。
老鸦陈的得名也与之类似,此处曾为曹操囤粮处,聚集了大量老鸦。后来陈姓人落脚于此,称此处为“老鸦陈”。
曾经的郑州陈寨夜市
B
郑州不少“寨”,得名原为躲避战乱
在郑州,村庄名里最多的,可能就是“寨”或者“砦”了。因为两者读音相同,不少人以为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或者很多时候就把两个字写混,但在当地村民的眼里,这两个字可是有很大差别的。
“寨”和“砦”的区别
66岁的郑州市民井先生说,他家住董砦村。十多年前,发放二代身份证的时候,他发现“砦”字变成了“寨”字。为此,他耿耿于怀,十多年来不停地找相关部门,想要改回原来的村名。在他看来,“砦,说的是四面通达的村子;寨,说的则是四周有围墙的村子。这两个字是不一样的。”
南阳寨曾叫南杨庄
因为中原战乱较多,在郑州,以“寨”或“砦”命名的村子有很多。郭增磊说,这其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村子,是在清朝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命名的。
郭增磊说,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战火蔓延到了郑州。为防止村子被骚扰,当时郑州的行政长官下令各村必须修建寨墙,没有实力的小村子可以和大村子合并。“据说,当时命令每个村子四天之内必须建起寨墙,有的村子因为没建成寨墙,整村人都被活埋了。”
这之后,郑州出现了一大批以“寨”命名的村庄。当时的寨墙,一般有三丈高,宽一两米,寨墙上可以有人巡逻放哨。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南阳寨。它本叫南杨庄,因为寨墙远近闻名,就改叫南杨寨了,也就是后来的南阳寨。
郑州某城中村的居民
C
离老城区多少里
咱就叫“几里”
在对村名的多年研究中,郭增磊发现,在郑州,根据村子地形、地貌命名的村庄也有不少。比如,因为三面环沟的地形通常叫“嘴”,所以很多村子叫“某某嘴”。比如,郭家嘴、小庙嘴、李嘴等。
这其中,原名“圈里”的圈李村,名字比较有意思。因为该村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沟,将村子围了一圈,所以村名“圈里”。后来,由于该村李姓较多,“里”和“李”又同音,时间长了,村名就逐渐变成“圈李”了。
古时候,出于政权维护与统治的需要,官方会在城周围按“五里一堡,十里一铺”的方式设置驿站。郑州有不少村庄,也是以和城市中心位置的距离而命名的。比如,五里堡、十里铺、十八里河等。
D
有的村庄,和传说有关
在郑州,还有一些村庄的名字,背后是一些名胜古迹和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比如,八卦庙村、马渡村。
据说,因为“泥马渡康王”的故事,郑州就有两个马渡村。而八郎寨的来历,据说跟宋代杨业的义子杨八郎在此处驻扎过军队有关。
举报/反馈

农村人事

0获赞 23.3万粉丝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关心农村一草一木
三农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