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为“情感绑架”,是一种心理效应,指的是在人质或被虐待者与绑匪或施虐者长时间接触后,被虐待者对施虐者产生情感依赖和同情,甚至认同施虐者的观点和行为。这一心理现象最早在1973年被瑞典的银行劫持案中发现,后来被心理学家命名为“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效应常常出现在长时间持续的剥夺、威胁和暴力环境中,例如劫持案、家庭虐待、性侵等。在这些情境中,被虐待者由于无法逃脱和自我保护,会采用一种心理机制来适应和保护自己,即与虐待者建立一种情感联结,以期获得安全感和存活的机会。这种联结表现为情感依赖、同情对方、认同对方的观点和行为,甚至出现一种为虐待者辩护或为其开脱的倾向。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人身威胁:被虐待者感知到对方的强大威胁和控制,无法脱离虐待者的掌控。

环境封闭:被虐待者被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外界援助和干预。

权力不均:虐待者在权力上占据优势,被虐待者感到无法抵抗。

情感交流:虐待者可能通过交流和关心来混淆被虐待者的认知,让其认为自己是被关心和照顾的对象。

斯德哥尔摩效应对于被虐待者来说,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它可以减轻被虐待者在虐待环境中所承受的心理痛苦,但也可能导致其在被虐待者获得自由后,仍然对虐待者产生情感依赖,难以脱离虐待的影响。

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存在提醒我们,长期暴力和虐待环境对于个体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也需要我们重视保护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使其从心理上摆脱被虐待的困境,重建自我,恢复心理健康。同时,也应该对施虐者进行心理矫治和社会处罚,以保障公平正义,防止类似的虐待事件再次发生。

举报/反馈

淳淳育儿

7609获赞 1103粉丝
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如何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