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暗示是一种暗示方法。反暗示和暗示一样,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来影响受众的心理。反暗示效应是说反语或过分夸大产生相反结果的效应。与暗示效应相反,这是指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
有意的反暗示是指故意说反话来达到正面的效果。简单理解就是激将法。
就广告宣传来说,有一则经典的广告。法国的克隆堡啤酒在打开美国市场时,当时运用了这样的广告:描述了法国的男女们到码头与运送克隆堡啤酒的轮船依依惜别的情景。片中人们一边哭一边说: “美国人呀,少喝点儿我们的酒啊!”。这个广告在美国一播出后,立即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到底多好的酒让法国人如此留恋?结果人们争相购买。在这个案例中,克隆堡啤酒就是运用了有意的反暗示“美国人呀,少喝点我们的啤酒啊!”明面是宣传说美国人少喝点克隆堡啤酒其实质是抓住人们的好奇心而达到打开美国市场的目的。
此外,在我们使用的一些app也有有意的反暗示的身影。比如我们用来识记单词的“不背单词”。学习英语,记背单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在其他通过‘精华’、‘速成’、‘轻松’等字词来吸引人时。“不背单词”通过‘不背’在一众软件中脱颖而出。
无意的反暗示是指暗示者故意进行正面暗示,却无意得到相反的结果。“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典型的无意的反暗示。
例如,2011年韩国“甲醛牛奶”事件。韩国第三大奶制品生产公司——每日乳业被发现使用了遭福尔马林污染的进口原料。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韩国政府在2010年12月就正式建议停止使用含有甲醛的原料,但之后的4个月里,消费者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事态扩大后,政府才对牛奶产品展开检查。政府处置失当已经不是一两次。2010年章鱼内脏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政府有关部门各执一词,彼此矛盾,反而加剧了混乱。在受众对于韩国政府抱有怀疑态度的情况下,韩国政府带有暗示意味的信息(牛奶没有使用被福尔马林污染的进口原料。)失败了,加剧了受众对韩国政府的怀疑。
再比如香烟的广告商有意在广告上写:“抽烟有害,请勿抽烟,其中包括XX牌香烟。”结果,更加吸引顾客购买这种香烟。而另一种情况则截然相反。有一个不吸烟的人想尝试吸烟,但是当他看到烟盒上面有十种吸烟患病的图片,比如肺癌、咽喉癌等,这个人就决定不尝试吸烟了,这就是无意的反暗示。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有憋有利,被不法分子、江湖术十、邪教所利用会暂时蒙蔽人们,危害社会;被医生、教师正确使用能达到治病救人,使人进步的效果。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工作者要合理巧妙地使用暗示效应,达到促进正能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