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人的头脑中的定型多得数不胜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
不同籍贯、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在人们头脑中都有一个固定形象。
如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
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份的形象,山东人常被认为豪爽正直且能吃苦耐劳,等等。
定型效应,亦称社会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在见到他人时,
常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定型,
对人进行归类,以此来评价一个人,
如见到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高大、穿着运动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认为他必定是一个运动员。
人头脑中存在的定型是人们以往经验的反映,
但由于在各类人当中广泛存在着的差异性及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同一类人的形象不可能是一样的,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发生语言、
行为甚至性格等方面的变化,此所谓“仕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例如,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的农民的形象,
与过去相比,就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以不变的固定形象为依据去认识千差万别,
不断变化着的人们及其行为方式,显然会使我们的认识出现偏差,
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由此可见,定型效应也是一种使人产生偏见的社会心理效应。
领导者和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克服这一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力求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减少判断和决策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