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47
专业支持 / 米兰达
本文合作专家 /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岳菲、张国栋
编辑 / KY主创们
大家好呀,我是47。看完“恋爱节奏不一致”上篇之后,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在等着今天的下篇呢?别急,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篇的重点:
关系双方感觉恋爱节奏不一致,可能与彼此在亲密关系中的“阈值(threshold)”有关,它指的是每个人心里对执行某个行为的要求。阈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值,在一段关系中会变化,在不同的关系中也有所不同。影响阈值的因素主要有:基因、依恋类型、自尊水平、亲密关系挫折,以及诸多社会因素。
那么,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讨论“恋爱不一致是否一定导致冲突”以及“面对节奏不一致的情况,该如何解决”的问题。一起来看吧~
如前文回顾,阈值不同,是双方对于执行某个行为(如亲吻、官宣、发生性行为等)的心里需求不同(Eastwick, 2019),在亲密关系中的体现就会是节奏不一致:一方觉得已经到了做某件事的时机,另一方觉得没到,于是提出拒绝。
这种情况下,双方容易产生误会。比如,被拒绝的那一方,会认为对方是因为不够爱自己,才不愿意做某件事。而拒绝的一方,会觉得提出要求的人操之过急,对这段关系不认真、不够谨慎。
Haselton(2003)指出,由于节奏不一致导致的冲突,常见于关系早期。这是因为,在刚进入关系时,双方都还不太熟悉对方,有诸多的试探和猜测,关系也没有稳定下来。所以,这时候就很容易因节奏不一致而产生误读,引发怀疑,甚至立刻结束关系。
而且,这种冲突可能更常见于异性恋关系。Haselton认为,男性在性行为方面,有过度解读对方释放的性信号的倾向(over perception bias)。他曾对114位男性和102位女性进行了一项关于“性行为信号”的问卷调查,询问被试者是否经历过“被异性过度解读性信号”,结果发现更高比例的女性曾被过度解读。
在过度解读性信号的场景中,男性以为关系已经达到了可以发生性行为的阈值,提出要求却遭到拒绝,他们会受挫。而对于女性来说,还没有达到发生性行为的阈值,面对伴侣需求会产生反感,觉得“你不懂我”或者是“原来你只想睡我”。这时,两人的关系就会面临挑战。
但是,人与人几乎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阈值,也就是说,每对伴侣都会经历节奏不一致。那为什么有的人就相安无事,有的人就会爆发矛盾,觉得难以走下去呢?
通常来说,两个人的阈值不一致是否会引发矛盾、危及关系,主要还与以下3点有关:
1)阈值的差异程度:节奏是否差得离谱
双方的阈值差如果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并不会对关系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如果差值过大就可能造成威胁。
Baratta(2021)举出了一个有些极端,但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在一段关系中,一方节奏过快,比如第一次约会就给钥匙,第二天就相约旅游,一个月就打算买房;另一方节奏过慢,认为起码要三年才能给钥匙。那么,慢节奏的人会觉得被步步紧逼,感受到巨大压力,而快节奏的人,也会因为对方的屡次拒绝遭受打击,陷入自我怀疑,犹豫是否要继续。
但如果双方的差异仅仅是,快的一方认为恋爱1个月能给钥匙,慢的一方认为要1.5个月,这是很好协商的,甚至并不会构成一个问题。
2)阈值差异种类:是否触及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念,是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如果双方发生节奏分歧的事件,触及到了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人们容易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Sinrich, 2019),也较难协商。
越往关系后期发展,越容易触及核心价值观。换句话说,关系早期的阈值差异通常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后期容易引发矛盾。这是因为,根据Murstein(1970)的亲密关系发展阶段理论,关系早期属于刺激阶段(stimulus stage),亲密行为如牵手、拥抱都依赖于外在因素(如外貌、身材),这阶段的节奏差并不涉及核心价值观,不会对感情造成威胁。
但接下来,关系会进入到价值阶段(value stage)。这阶段的亲密行为就基于个体价值观念,比如结婚、育儿等。如果这时出现较大节奏差,人们会觉得自己的观念和认知受到了挑战,不仅会爆发争吵,还可能考虑结束关系,重寻伴侣。不过这也因人而异,比如结婚属于价值阶段亲密事件,但如果这件事对双方来说,都不涉及核心价值观,双方都觉得不重要,也就不会威胁到感情。
3)个体的灵活性及开放度:是否可协商,可调整
关系双方是否会因为节奏不一致爆发冲突,还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灵活度:一种根据当下处境,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好的行为选择的能力。
Tull和Kimbrel(2020)指出,心理灵活性强的人,更擅长接受外界的反馈,能够及时觉察自己和身边人的处境和情绪,并进行自我调节。因此,在亲密关系中,ta们一旦察觉到节奏差异,甚至感觉这种差异即将威胁关系,ta们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我阈值,避免冲突。
此外,一个人是否愿意在关系中改变阈值,还取决于:
对方多大程度符合自己心目中理想伴侣的标准。如果越符合,就愿意调整(Campbell, 2001);双方对关系的定位是长期关系,还是短期关系。短期关系中人们倾向于改变,因为是暂时的,并不重要;是否曾频繁遭受挫折。在亲密关系中屡次受挫的人,因为害怕再次被拒绝,会增加自我灵活性来维持关系满意度(Simpson, 2001)
那么,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因为节奏不一致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和争端,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和几位咨询师聊了聊,来看ta们的建议吧~
结合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和相关研究,我们整理出了以下5个步骤:
Step1: 先吵一架
解决问题前,先解决情绪。吵架,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帮我们有效排解压抑的情绪。但也要注意,在争吵过过程中只关注情绪,不要和内容较劲。我们可能都会说伤人的话,但那并非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替我们表达愤怒或悲伤。——心理咨询师,梁明霞
Step2: 真诚地表达感受和需求——写下来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指出,要解决冲突,还是要回到沟通上。沟通中容易出现的误会是把节奏是否一致和爱不爱联系起来,一致了,就代表爱,不一致就代表不爱,实际上从心理学上讲,只是双方在感受和需求上不一致而已,所以要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需求。如果觉得语言表达不清楚,也可以选择文字的方式,文字的沟通表现了认真的态度,能够让对方相信你在乎这段关系,奠定了真诚沟通的基础。
Step3: 质疑自己的质疑
沟通节奏时,还可能出现“你不相信对方解释”的情况(即你认为节奏不一样,是对方不爱你)。那么,此刻你首先要做的是质疑自己的质疑。去回溯两个人过往的相处,看看自己的不信任是否有证据。比如对方是否曾言行不一致,是否对你不在意。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怀疑对方,可以先尝试着给这段关系多一些空间,去观察和调适。——心理咨询师,岳菲
Step4: “4个R”
针对“如何同步亲密关系”的问题,Fraenkel博士(2011)提出了“4个R”的解决方法
Reveal:意识到节奏不同,以及这样的不同如何影响关系。Revalue:重新评估伴侣节奏,找寻对方节奏中的积极部分。比如,当伴侣节奏过快让你产生反感时,你可以回想,也许当初正是因为ta的快节奏,主动出击,你们才走到了一起。Revise:重置节奏。针对分歧点,讨论哪些行为按谁的节奏来,或商议新节奏。在讨论过程中,能加深对彼此的理解,阈值会有所松动。如果分歧过大,可以把接受对方观点,当作提升自我灵活性的机会。Rehearse:排练新节奏。通过每日/每周/每月的练习,逐步同步。
Step5: 设置底线,适时放弃
在协商与磨合的过程里,要给自己设置底线:我最大让步可以到什么程度?最多坚持多长时间?很多时候,我们对伴侣有“理想化执念”:希望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觉得只要坚持就能实现。而这,恰恰会蒙蔽我们对感情的正确评估。如果对方的要求和协调时间都已超出底线,要学会适时放弃。——心理咨询师,张国栋
心理咨询师张国栋老师还指出,其实不要纯粹地把节奏不一致看成问题,它更是一个信号:提醒着我们对伴侣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也提醒着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自己对关系的期待。
我想,也许最好的恋爱节奏,并不是找到一个与自己天然同频的人。而是在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打磨出最适合你们的专属节奏。
以上。
今日互动:你觉得解决“两个人节奏不一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快来评论区贡献你的idea吧!
References:
Baratta, M. (2021). Moving Too Fast Can Derail a Potential Relationship. Psychology Today.
Campbell, L., Simpson, J. A., Kashy, D. A., & Fletcher, G. J. O. (2001). Ideal Standards, the Self, and Flexibility of Ideal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4), 447–462.
Eastwick, P. W., Finkel, E. J., & Simpson, J. A. (2019). Relationship trajectories: A meta-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ap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Inquiry, 30(1), 1-28.
Fraenkel, P. (2011,). Time Differences: The Hidden Dimension of Couple Conflicts. Psychology Today.
Haselton, M. G. (2003). The sexual overperception bias: Evidence of a systematic bias in men from a survey of naturally occurring ev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1), 34–47.
Murstein, B. I. (1970). Stimulus. Value. Role: A Theory of Marital Choi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2(3), 465.
Simpson, J. A., Fletcher, G. J., & Campbell, L. (2001).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ideal standard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 G.J. Fletcher & M.S. Clark, (Eds.), Blackwell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Interpersonal Processes (pp. 86-106).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Sinrich,J.(2019).Experts Say These Are the Six Important Values You and Your Partner Should Be Aligned On.Martha Stewart.
Tull, M. T., & Kimbrel, N. A. (2020). Emotion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Etiology, assessment, neurobiology, and treatment (M. T. Tull & N. A. Kimbrel (Eds.)).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举报/反馈

知我心理学

16.2万获赞 9.7万粉丝
KnowYourself带你关注自我和内心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