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越是差什么越想展示什么。

这种心理其实也交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在心理学上经常“爱向别人炫耀”自己实际上没有的被视为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肯定的表现。

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事或物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得到外界羡慕从而建立自信。这一类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只要我们稍加牵引他就会暴露无遗。

02:幽灵震动综合征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经常会出现手机震动了,废了半天劲掏出来,却发现什么消息也没有。幽灵震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来电,其实这是一种“信号发觉”的现象。信号发觉来自于心理学的研究理论,首先要对某事、物产生期待,接着无论是否会发生变化都会产生四种有趣的反应。

03: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费尼.贝壳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警告:“严谨胡乱涂写”。另外一块以相对柔和的语言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严禁胡乱涂写”牌子的洗手间,被涂写的情况更加严重。

04:越亲近的人越喜欢胡闹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大多数只对自己认为安全度最高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是不会离开你的。这一点不单单是建立在情绪之间。

05:两性心理。

在情绪之间,男方亲吻女方可能是突发事件,而女方亲吻南方则可能是预谋事件。有研究表明,女方都被爱的人,来一个霸道总裁式的强吻,这会给她们带来更多快感。在两性亲密关系中,女方一般都将亲吻当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会让她们感觉到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06:被关注时自我暗示

被关注时自我暗示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语言表达。

07: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星座解析无法自拔

星相效应,也称福勒效应,同时还有种更为官方的说法是:“巴纳姆效应”。为何那么多人相信星座?这就归功于巴纳木效应,因为很大一部分认为,星座说的一些特点刚好相符合,而实际上星座解析都是以一种笼统,一般性的人格来描述。换句话说,就是它的任何说法你都会觉得它说得很对。

08:跟风现象

跟风现象称羊群效应,同时也称从众效应。有些人说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而事实上在全国都是如此。对于大多人都认同的观点或行为就会不假思索的心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Solomon E.Asch在1952年进行了一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判断,只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中,有33%的直接判断是从中的。

09:喝水能治病你信不信?(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非特定效应。当一个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基于“对治疗的预期”或 “对主治医生的信任”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反应,而让病症得到了一定的舒缓想象。

10:人们惯于接受这种

折屋效应,指先提出很大、较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最后使双方达成协议的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我们常常有遇到过这类想象。

举报/反馈

壹知心理

216获赞 26粉丝
孤岛非你独守,烦恼共我倾听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