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读过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经典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对小女孩爱丽丝在奇妙世界的冒险故事如痴似醉。这两部作品风靡了世界,觉得小朋友的喜爱。迪士尼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将其改编为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上映后立刻吸引了全球影迷的目光。
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童话中那些难忘人物的影像重现,除了主角爱丽丝,像疯帽子先生、白皇后、柴郡猫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想给大家讲讲作品中的大反派红皇后,以及由这个角色衍生出来的“红皇后效应”。
书迷们都知道,电影的原著《爱丽丝漫游奇境》是本童话书,由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尔发表,当时是1865年。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我在中学时就读过这部童话,不出意外地被书中奇趣、新鲜和怪异的情节吸引,虽然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是英国的,,三月兔、疯帽子、柴郡猫这些童话人物实在太有趣,他们行为和说话的方式和之前读过的童话人物形象都不一样,但不影响我对这个故事的喜爱。后来才知道,《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在西方,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截止到《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先后有26部关于爱丽丝的影像作品出现。不论原著还是在电影中,红皇后都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她脾气暴烈如火,长相凶恶,还和美丽善良的妹妹白皇后做对。最可怕的是,经常动不动就叫嚷着要砍掉别人的脑袋。我每次阅读原著和看电影时,遇到这段都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只想快快跳过。
然而,在组织管理学领域,红皇后却是一个极重要的形象,她帮助人们发现一个极重要的管理学理论即“红皇后效应”。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电影里,爱丽丝跟着红皇后在森林里奔跑,跑了半天却发现只是自己的脚在动,并没有往前移动,她问红皇后这是什么原因。红皇后说:“如果你要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你必须很快地跑,如果你想要突破现况,就要以两倍于现在的速度去跑。”
这是故事里的一个情节,被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于1973年专门摘录下来进行研究后,提出生物学上的红皇后假说。他指出,物种都在进化,从短期来看,一个物种只要跟得上进化的整体大势就能生存下去。但从长远看,一个物种要在生态系统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比别的物种跑得更快。竞争的胜利者不是看当前的适应,而是看能否获得超出其他物种的进化能力,因为当前的适应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
这个假说后来被运用到管理学领域,于是就有了“红皇后效应”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组织失去了参与红皇后演化的机会,从长期看却未必有利。组织想要保持长期良好的成长态势,就必须积极地参与竞争,竞争会促进效率提高,并促使组织更好地演化和发展。
例如去健身房锻炼,将跑步机皮带转动速度调到最大时,你竭尽全力跑步,也不过在原地,稍有松懈便会被皮带带着往后跌倒。在经济危机中,许多企业苦苦挣扎,拼命往前赶。可不论怎么紧赶慢赶,就是没有往前移动,稍有不慎还会往回倒退。要想企业活得更长久,唯有不停奔跑,比别的企业跑得快那么一点点。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放在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竞争大势中比较,红皇后效应更加明显——一些企业做绩效管理、改革创新,仍不免于裁员倒闭。这是因为在大的竞争环境下,不只是快跑就够了。那些世界知名的领先企业也在努力,也在拼命地奔跑。平均水准越来越高,竞争中的每个企业相对位置变动不大,那些发展速度低于平均水准的企业就会被淘汰,而不在于企业本身多努力,这就是管理学界所说的“红皇后效应”。
好比一个资质平常的人相信勤能补拙,不断努力学习,但如果他(她)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停下来,而且属于“明明可以靠脸蛋吃饭,却偏要拼才华”那类人。对于资质平常的人来说,不仅要努力,还要比竞争对手付出更多的汗水,才不至于被淘汰。
又好比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像一场连续竞赛。参赛者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自己的绝对努力,而是看其能力是否能赶上或超越别的竞争者的努力。每一轮竞赛的整体水平,都会因大家的努力而提高,第一轮的优胜者如果满足于一时的领先而不加倍努力,创新与成长的相对速度就会减缓、甚至落后。要进步,就绝不能把自己的努力放在跑步机上只跟自己比较,而要赶超同一个赛道的其他人。
鲍莫尔、利坦与施拉姆三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红皇后精神》一书中指出,成长不只是进步、更是竞赛。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红皇后“要不断加码创新,比进步更进步”的精神。说到这里,你还觉得电影中的红皇后是个大反派吗?让我们即刻行动,像红皇后一样不停的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