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零售业,顾客不进门一切等于零。
--(日本)铃木敏文
两个多月前,我到国内一家知名的百货公司演讲,台下都是高阶干部,我拿出数据,日本百货业的整体营业额逐年衰退,电商市场却快速成长,去年已超过17兆日圆,超过百货业的市场规模。
根据日本今年最新调查,约半数消费者半年才去一次百货公司,甚至几乎不再去。但这不只发生在日本,也发生在台湾。我不断问自己,如果电商能提供消费者「购物便利性」,那么百货商场的价值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体验」和「场域」。
过去几年,我造访了不少日本的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发现他们都在转型,不再是以前那个不断招揽专柜或花车进驻的大房东了。例如日本伊势丹百货2016年的营业利益比前一年减少了27.7%,在2017年破釜沉舟进行大改革,透过结合五感和心情的六感体验,改造「世界最好的FASHION MUSEUM」。
他们知道服饰不好卖,于是找来知名歌手和模特儿举办活动,先透过她们的IG或脸书直播,推销准备开卖的洋装,短短13分钟,就有2万5000人点阅,吸引年轻客人大老远赶来,举凡购买者,还能和歌手或模特儿合照,购买力因此有了显著提升。
又例如,紧邻新宿车站的高岛屋百货,以女性风靡的瑜伽运动做为切入点,5月大规模举行瑜伽祭,除了在百货公司大门口,也在商场一楼空地举办瑜伽塑身教室,吸引不少过客的注目。高岛屋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让消费者与百货商场产生关联性。瑜伽活动的周边卖场,都是瑜伽服饰或用品的专柜,不少来参加活动的会员,看到老师身上穿的瑜伽衣,也会想要跟着买一件。
百货变成「樱花」盛开的场域
现在百货的经营,已不同于以往,先不要想成交率或坪效,而是想办法把不想来的客人吸引进门。
有的百货公司在门口设一个像ATM的机器,只要客人经过,在那边打卡,就能累积点数,进店购买商品就给优惠。也可以像梅田阪急百货,30%的商场都是体验空间,让客人没事就想来走走逛逛,或者坐在椅子上吹冷气阅读,也许肚子一饿,就在地下街用餐,要是今天不买,明天也有可能购买。
另外,日本百货公司的地下街也会提供试吃,也许会有一、两个贪小便宜的欧巴桑,一摊摊吃过,拍拍屁股就走了。很多人也许认为,这样对业绩没有贡献,但事实上,这就是日本人所谓的「樱花效应」。日本有些新店铺开幕时,老板会花钱请人来排队,不少消费者看到也会跟着排,那些被雇来排队的假客人就像樱花,可以免费观赏,但盛开花期短,只是一时的助兴、喝采。
未来商场的经营,并不只是回应顾客的需求,而是创造一个文化业态、学习体验、让顾客开心的场域,商品是演员,经营团队则是舞台的编剧,提供新的生活风格提案,让顾客不断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作者为台现代流通教父、台湾7-11创始人、筑诚创研董事长、重仁塾创办人,王一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