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再次走向全面战火。当地时间18日,以色列宣布结束停火,空袭加沙,而哈马斯指责以方推翻协议,使扣押人员的命运变得不确定。

这并非首次停火协议的破裂,回顾历史,每一次短暂的和平,最终都难以维持,而这背后的逻辑,或许正预示着未来冲突的新模式。

2005年,加沙撤离计划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曾尝试构建长期停火机制,但随着哈马斯在2006年赢得巴勒斯坦选举,双方关系迅速恶化,停火协议形同虚设。

2012年的冲突则是另一个例证,以色列在“防务之柱”行动中打击哈马斯,而埃及斡旋的停火仅维持了数月,随后零星冲突不断,最终发展成2014年的“护刃行动”,导致更大规模战争。

此次停火协议的破裂,与以往有诸多相似点:缺乏持久性的政治保障,双方互不信任,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

但不同的是,当前的冲突受国际地缘政治影响更深,阿拉伯国家内部立场分裂,美国的支持力度变化,以及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博弈,都让停火的基础更加脆弱。此外,现代战争技术的进步,使得短期停火难以改变双方的军事劣势,反而让战术调整更快,冲突复发的周期缩短。

历史经验表明,单靠国际调停并不足以终结冲突,停火的真正决定权仍掌握在交战双方手中。当停火无法带来实际利益时,它往往只是下一轮战斗的间歇期。以巴冲突的模式,正在从“长周期停火-再爆发”向“短停火-快速升级”演变,而未来,这种模式或将成为常态。

举报/反馈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

55.4万获赞 3.1万粉丝
带您领略专业、有深度的内容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