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中,“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排在第七位,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更是被定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热度最高的议题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2025这个承启“十四五”、“十五五”的时间节点上,哪些区域在发展活力上给出了高分答卷?
“冷资源”释放“热”效应,东北的“冰与火之歌”
新雪季,冰雪消费热度不减。
去年刷屏的“尔滨”再度霸榜文旅热搜,滑雪已成为近年全民运动中的“顶流”。
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冰雪旅游投资正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率转变,从注重投资硬件为主到兼顾软硬件转变。2024年,我国冰雪旅游领域重大项目投资事项达到87桩,累计857.21 亿(80%),企业针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研发的投资为 219.7 亿(20%),行业整体投资总额达到1076.91 亿元。
高热下的冰雪经济,正在为东北三省的经济振兴持续升温。
2024年1月,由凤凰网联合东北证券携手推进、邀请了多位著名经济专家、旨在以冰雪经济为启发且从更大范围上给东北发展献计献策的第二届长白山论坛,于东北地标-长白山之巅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之序章”,以“东方欲晓 蓄势新生”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东北振兴的新篇章、文旅消费的无限潜力、冰雪体育与消费新场景的融合,以及投资人如何在新赛道上布局等议题。
剑南春以首席赞助商身份亮相“2024(第二届)长白山论坛”,以高品质的极致之酿为振兴东北的思想交流增香添色,实现了品牌形象及影响力的“破圈”和“扩圈”。
论坛提到,2024年1月3日到2月17日间,吉林省冰雪旅游热搜热榜数近1000个。线上的高讨论度给线下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春节期间长白山区域、延边的大型酒店一房难求,有的区域入住率98%以上;北大湖、长白山、松花湖等景区游客增长率在6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增长率超100%。
2024年12月,2024辽宁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洽谈推介会在沈阳举办,来自韩国、德国、法国等20余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150余位政企嘉宾参会,就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全球冰雪产业发展新机遇,打造辽宁冬季经贸合作品牌。
数据来看,辽宁省社会消费持续增长。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78.3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出圈”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焕新。而冰雪经济,正愈发成为东北“出圈”、振兴的契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2023年冬季以来,东北冰雪火爆出圈,这是东北地区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各省冰雪产品的充分准备等众多因素共同造就的流量。
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厚积而薄发,东北正持续打造长红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扎实其冰雪经济的“扛把子”形象。
安徽:“皖字号”当头,跨上5万亿
近年经济大省里,安徽的增长势头尤为显著。
从“最牛风投城市”的“一城独秀”到“六城共舞”,安徽省创下的这片科技创新“高地”,已经成为众多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学习样本。
从数据来看,2024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以上,增速居工业大省第1位。
此外,安徽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5.5万亿元左右,排名提升至全国第6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提升至全国第5位;2024年安徽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更引人瞩目的是安徽在先进制造领域取得的长足发展——安徽省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6%,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6.1%、提高2.1个百分点;汽车产量达357万辆,净增108万辆、增长43.3%、占全国比重超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产量均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比重超1/8,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一辆安徽造。
另外,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7.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1.45%;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居全国第3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6位,还生产了超过全国1/11的新能源汽车、1/11的动力电池、1/8的太阳能电池、1/3的光伏逆变器、1/2的光伏玻璃。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下,安徽省以其卓越的科技创新实力,连续12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安徽缘何成功?
2024年11月,剑南春携手凤凰网共同举办“徽聚新生·万里同春”2024新经济科创论坛,与安徽企业家共同探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和新格局,以剑南春·老酒敬时代精神,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实现跨产业的交流对话。
会上,曾担任合肥市建投集团董事长、合肥市国资委主任、安徽省高新投公司总经理等领导职务的吴晓东给出了安徽成功的秘诀:
第一,原则上只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投资策略是投大、投早、投科技;第三,为了强链、补链、延链。
当前,安徽在建拟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13个,重点布局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并已建立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安徽目前形成以十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为主体、以国资“6+1”基金为协同、以“一产业一基金”为模式的产业基金体系,总规模超3000亿元。
凤凰网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累计设立母子基金154只、实缴规模合计616.23亿元,累计投资项目637个。“清科私募”数据显示,在皖落地的私募基金共2254只,其中天使投资基金54只,创业投资基金780只,产业投资基金1420只。
吴晓东将其总结为“有为的政府”加上“市场的逻辑”加上“资本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对此进行了延伸补充:
他认为,区位优势与产业空间聚集构成了合肥的后发追赶的基础,城市贸易成本和产业基础设施变化则产生本地市场扩张的规模经济效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因素。
他以合肥为例,合肥“把沉默的知识和科学融为一体,把科学与工业技术和工艺贯通,这是产业化快速成长的方向”。合肥科学家、企业与政府,特别是创新企业家对实现科学知识的产业化的前景采取更加积极拥抱的心态,在合肥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此外,安徽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体制机制构建方面的进步速度极快,政府更善于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有为政府与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三者结合的能力更强,操作水平更高。他认为,这既是政府重视创新的表现,更是创新企业创新积极性迸发的表现。政府推动了大规模的产业更替,推动了创新过程。
以科创为支点,剑南春除了奉献一场思想盛宴外,还为安徽企业家带来了一场“剑南春之夜•企业家交流晚宴”。而主角,正是剑南春在去年初推出的重磅产品“剑南春·老酒”。
晚宴上,多位企业家代表们上台,他们纷纷表示,“剑南春之夜”不仅是一场美食与美酒的盛宴,可以品味老酒醇厚中的余味绵长,更是一个企业家们相互学习、深入交流的平台。而“剑南春·老酒”以其陈香突出、幽雅细腻的典型味道,充分展现了剑南春的品牌底蕴。
以“徽聚新生·万里同春”为主题的2024新经济科创论坛,让最具创新精神的安徽标杆企业与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的中国名酒剑南春齐聚一堂,共话科创精神,这不仅是一次跨界合作的典范,更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趋势的经验分享,将为中国经济激活“向新力”。
拓展消费边界与深度,四川如何“穿越周期”?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明年九大重点任务首位。其中特别提到,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谁家消费最热最潮最多样?
有着深厚的商业基因和浓烈的消费氛围的四川必然榜上有名。
2024年度《中国商圈商业力指数榜单》新鲜出炉,成都春熙路商圈、交子金融商圈等8个商圈跻身全国商圈商业力TOP100,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这组数据,是四川消费活力的直接体现。
2024年以来,四川深入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启动实施“消费+”行动,通过“政策+活动+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1月20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
其中“夜间经济”就是四川在其他3个经济热词的基础上,加上的独具特色的业态。
以西岭雪山为例,作为中国南方唯一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双国家级景区,从2023年起陆续完成了新一轮的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了景区的住宿、商业态品质,聚焦冰雪夜游西岭“夜间经济”业态,实现“冷资源”造就“热经济”。
此外,雅安的“熊猫经济”、乐山的“味蕾游”,新的消费业态层出不穷。
1月21日上午,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四川经济形势。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消费品市场稳步恢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15.0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其中服务性消费增长有力。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外出餐饮、旅游出行、休闲娱乐等服务性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在一向以“胃动力”驱动的四川消费里,餐饮消费是四川消费的特色亮点,与餐饮密不可分的川酒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2024年,消费大环境动力不足,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多数名企增速放缓,库存高、动销慢成为行业共同难题。
面对这一困境,川酒名企剑南春就给出了不一样的解法。
作为中国名酒,剑南春一直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中华国酒文明”为使命。事实上,通过长期实践,剑南春已成为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的新标杆。
2024年,剑南春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品牌营销活动,找准发展节奏,持续强化剑南春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以“营”促“销”,亮相多个国际化展会,占位高端,为市场销售工作开展做好辅助。
此外,剑南春还在“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位列民营酒企第一。
各项跨界的交流与碰撞,彰显着剑南春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的优势,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锋对此表示,创新是保持活力的源泉。
在这种对创新的持续追求下,凤凰网也将与剑南春持续同频共振,在消费与产业的变革之下,携手合作,共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