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通俗地说就是心脏突然不跳了。如果10分钟内没有及时抢救,死亡率几乎是100%。一项新研究发现,心脏骤停呈现昼夜节律,而上午是发作高峰。《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释心脏容易在上午“罢工”的原因,并提醒你根据节律规避风险。受访专家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芳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喜田心脏骤停,高发于上午4小时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近日,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团队发表在国际期刊《心脏开放获取期刊》的研究称,心脏骤停的发生具有昼夜节律,在上午8点~11点59分达到峰值;我国西北地区除这一时间外,16点~19点59分也呈高峰。该研究分析了2018年~2022年间收集的逾500万例心电图数据,最终纳入10210例有效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纳入的人群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包括西北(青海、新疆),东部(江苏、上海)、中部(湖北、江西)、东南(广东、浙江)和西南(重庆、贵州、西藏、云南);以及根据是否高于人均GDP分为的经济发达地区(重庆、广东、湖北、江苏、上海、浙江)与欠发达地区(江西、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这一变化规律在不同性别、工作日/周末以及经济发达/欠发达地区均表现一致。但就全国不同地区而言,西北地区的心脏骤停发生的昼夜节律呈“双峰”特征,分别在8:00~11:59(25.1%)与16:00~19:59(29.3%)达峰值;而东部、东南部、西南部与中部地区其发生率均在8:00 ~ 11:59达峰值,中部地区在上午时段的发生率最高(50.8%)。为什么心脏容易在上午“罢工”?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工作组认为,人的行为、所处环境和生物钟的昼夜节律,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也可能有一定节律,主要受肾上腺素能张力、血压、心率和血小板聚集影响。心脏之所以易在上午“罢工”,主要有以下原因:人体夜间代谢减慢,晨起时血液相对黏稠,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管栓塞;人的情绪在上午更易激动,肾上腺素能张力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可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等疾病的发作风险。其中,西北地区傍晚发病也较多,可能与当地昼夜时长变化、温差较大有关。也就是说,环境因素可导致生物钟变化,从而影响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此外,心脏骤停还有以下特征:1抢救时效我国心脏骤停的总体发病率为97.1/10万,较10年前有所上升。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时,如果抢救不及时,错过发病后4~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患者脑损伤将变为不可逆,甚至出现脑死亡。2高发人群心脏疾病家族史,冠心病、心肌病、部分心律失常疾病、严重心脏瓣膜病、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等疾病患者,是心脏骤停高发人群。3危险因素不规律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以及肥胖均是心脏骤停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节律预防心脏骤停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有些人常常混淆心梗和心脏骤停的含义。心梗(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指心脏血液循环出了问题。当心脏冠状动脉被阻塞,导致部分心肌血液供应被阻断,就会发生心梗。如果冠状动脉没有重新打开恢复血液流动,由该动脉供应氧气的心脏细胞就会开始死亡。心梗症状主要以胸部为中心,颈部、上腹部、肩部等部位也会出现强烈疼痛不适,合并呼吸困难、出汗和恶心,甚至濒死感。不过,心脏还会维持有效输出,人仍然清醒。心脏骤停心脏骤停通常是心脏电路出问题了。当心脏跳动的指令发送失败,会导致心室颤动或窦性停止,完全心房、心室传导停止,致使心脏突然或意外停止跳动。患者多表现为突然倒地、停止活动、肌肉抽搐,还可能有不规则、奇怪的喘息声或窒息声。此时患者已经昏迷,停止正常呼吸,不能被唤醒。针对心脏骤停的昼夜节律,可参考以下建议做好防护:1.早上起床时,动作“慢半拍”,可喝一杯温水;早餐少吃油腻、过咸食物。若患有高血压且没有特殊病情要求,最好晨起后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波动。2.中午可尽量短暂午睡,调整紧张的工作状态。3.下午工作时,可适当喝水并时不时起身活动。4.晚餐时,不宜暴饮暴食。5.睡前,应少看手机,保证睡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心脏骤停呈现的昼夜节律,只代表某时间段发生概率更高,并不意味着其他时间不会发生。平时大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三高”等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应掌握心脏骤停发病的信号,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晕厥,及与劳累相关的牙痛、咽痛、肩背痛、腹痛等。▲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举报/反馈

环球时报

1.7亿获赞 865.7万粉丝
由《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运营,以优质内容资源为依托,报道多元世界,解读复杂中国。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