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临沧1月4日电 题:古榕为证 中缅边境德昂族村寨“枝叶繁茂”
记者 缪超
榕树,有开枝散叶之特性。古榕树往往根柱相依,枝叶繁茂,呈现“独树成林”景观。
在中国与缅甸边境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班幸社区大湾塘村,有一棵古老的细叶榕树,树高35米,400多枝气生根立于地面,占地达5.6亩,独树成林。
图为耿马县孟定镇班幸社区大湾塘村。耿马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日,记者走近这棵古榕树,走进以德昂族为主的大湾塘村。村前是黄、蓝、红相间的同心圆泼水文化广场,村寨民居均是蓝色瓦顶、红或黄色墙面,路面干净整洁,两旁花草茂盛。透过花草看见,不少庭院里停放着私家车,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
如同榕树“独树成林”,大湾塘村俨然成中缅边境一景,是孟定镇有名的“网红村”。接待游客,已成为村民收入来源之一。
而在40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
“家,太简陋!一间茅草房,漏风又漏雨。”
“地,不会种!撒上玉米种子就等着收获。”
“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如今住在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二层宽敞楼房里,64岁的德昂族老人金阿省向记者回忆曾经的生活。
过去,这里的德昂族仅会播种玉米、旱稻,不懂管理农作物,靠天吃饭。收成不好时,男人便持弓弩穿梭于原始丛林中狩猎,女人则采摘林中野果野菜,饥一顿饱一顿,过着原始粗放的农猎生活。
他们居住的孟定镇土地肥沃、气候温热,是块“地里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宝地。1980年,在耿马县政府技术辅导下,大湾塘村村民开始种植橡胶树。当橡胶树割出白色胶水,村寨产业实现零的突破,人们生活随之发生改变。
“1986年,我们家拆除茅草房,用土砖搭起三间平房,房顶瓦片是我拉着一车车柴火从镇上换回的。”金阿省回忆,他家成为村里第一户告别漏风漏雨茅草房的家庭。
图为大湾塘村古老的细叶榕树。耿马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自那以后,村寨逐渐告别原始样貌,村民生产生活也渐变。金阿省说,“我们陆续学会种植菠萝蜜、澳洲坚果、瓜果蔬菜,渐渐放下了弓弩等猎具。”
近年来,临沧市打通从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大湾塘村距离清水河口岸仅6公里,村中青年男子又获得从事货运机会。加之国家的边民补助、边民互市等政策带来的红利,至2023年底大湾塘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19元。
“我们这个边境村寨富得早,记得2015年脱贫攻坚开始时,整个村寨仅识别出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金阿省花费近100万元,建起如今这栋二层楼房,之前的平房变为厨房和储物间。
边境村寨成为“网红村”,则要从2021年说起。当年,云南省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推开。
图为大湾塘村村民在广场跳德昂族舞蹈。耿马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大湾塘村实施特色民居风貌提升、村容整治、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依托古榕树“独树成林”自然景观打造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此后,陆续建成景区旅游栈道、休闲亭、天坑玻璃栈道观景台、德昂族民俗馆、泼水文化广场、民族文化长廊等。村民还在房前屋后开辟“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形成庭院经济效应。
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人丁逐渐兴旺。金阿省告诉记者,大湾塘村40多年前仅有百余人,现有101户农户440多人。他有三个女儿,两个女儿招进外地女婿,一个女婿是湖南的,另一个女婿是云南保山的。“如今家庭聚会,一桌老老小小,快坐不下了。”
古榕为证,如今的大湾塘村可谓“枝繁叶茂”,并还在“开枝散叶”。(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4106万获赞 645.5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