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大了就躲妈妈呢?三个母女情深的例子,让你明白:如果不避开,会有很大的麻烦。
身为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常常在父母面前提起"儿大避母"这句老话。其实一开始我也很不解,觉得母女情深不好么?但后来遇到的案子越多,我就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我在这里谈一谈我亲身经历过的三件与母亲之间过于亲近的事情,来说明为什么“孩子大了要避开母亲”如此的重要。
第一例:36岁"妈宝男"
我想起以前有个工作人员,在我面前抱怨她那个表叔。叻已经三十六岁了,工作很成功,人也很漂亮,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为什么?他这个舅舅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妈宝男"。
猜猜看?这个叔叔,每一次去相亲,都要如实向母亲报告这一次的约会内容。从吃了什么,聊了什么,到女人穿了什么,都说得清清楚楚。而他的母亲,则是喜欢批判女人。时间长了,表叔就是因为没有女人能和自己的母亲相比,所以才会单身。
我大吃一惊!一个36岁的大老爷们儿,居然对母亲如此依恋,简直就像是一个没有吃过奶的孩子。可以想象,一个如此优秀的男子,婚后会是怎样一副模样。她估摸着,未来婆媳两个人肯定是要吵上一架的,她肯定是要偏向母亲的。
个案2:大学里的八卦男
另一回,一位在学校教书的同学和我谈到了他们班里一个男孩。他长得很帅,也很聪明,但他有一个让人讨厌的问题,那就是他有一种奇怪的癖好,那就是他总是会偷偷地看女孩。
我的那位同学觉得很奇怪,于是和他单独谈了一次。谁知道,这一谈下来,就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这家伙,从一开始,母亲就对他没有任何的排斥,哪怕是七八岁,也是当着他的面,给他穿了一身新的衣服。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对女人的看法是很平常的,完全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情况确实使我大吃一惊。所谓"男女有别",事实上,不但一般的男人与女人,家长与不同性别的小孩,都要讲究一个合适的空间。否则,很可能会导致儿童对性别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性格上的缺陷。
个案3:中学生对自己的性倾向持怀疑态度
上面那个病例,是我从一位辅导老师那里听来的。一日,一个母亲和她上中学的孩子一起来看医生。他看起来还算清秀,穿着一身中性的衣服。
在聊天中,我的好友才知道,原来那个男生对异性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原来,他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是跟着母亲一起长大的。母亲对孩子很好,但因为太久没有扮演好爸爸的角色,又和母亲太过亲近,所以孩子身上有一种阴柔的气质。
我听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儿大避母",果然是有深意的。过度的亲子感情,不但会对子女的性别观念产生负面的作用,对其性倾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身为母亲,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
首先,你应该为你的子女提供一个单独的环境。例如,对于已成年的儿童,不可随便进入其卧室,或翻阅其日记等。要发展独立,就要尊重子女的隐私。
其次,要注重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性别之间的界线。例如,小孩三周岁之后,母亲在家的时候,就不能太过裸露了。去卫生间把门关上,这样的小事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示弱"。在家庭中使儿童感到自己是"小男子汉",并培育其责任心和保护意识。比如,你可以让小孩在你去超市里拿一些食物,或是打开瓶盖等等。
第三,要注重儿童和爸爸之间的情感培育。即便是离婚了,也要让子女感觉到父亲的关爱。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加强。
请牢记,我们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自信的,负责的人,而不是一个"妈宝男",一个只会长大的孩子。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懂得适当地放开孩子,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这并非是没有爱情,只是更高层次的爱情而已。
总而言之,"儿大避母"这句话,倒也不是没有一点根据。我们既要爱护自己的子女,又要懂得适当地放手。唯有如此,我们的子女方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信的,负责任的人。这不正是为人父母的最大愿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