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逸安园通常是安静的,这里住着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他们多数只能卧床承受时间的流逝。
作为一名在园区服务了12年的护士,王烁很明白,她要做的不仅仅是用专业的日常和医疗照护帮助爷爷奶奶们过得更舒适、更有尊严,还要用百分百的真情、表现出百分之一百二的活力,去感染和温暖他们,让他们有质量地活着。因为出色的为老服务工作表现,王烁当选为2024“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
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活力去感染老人
王烁32岁,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她很理解老年人的想法,擅长与年迈的人沟通,也愿意和他们亲近。2012年,她从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涉外护理专业毕业,来到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逸安园,成为一名为老服务一线工作人员。
逸安园是医养结合科区,入住的多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不具备自理能力,身上常年留置着不同的管路,也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无力感笼罩,园内的空气多数时候是沉默的。
王烁生就一张颇具亲和力的圆脸,声音柔和轻快。“李爷爷,我来啦!昨晚睡得怎么样?”用笑脸和热情饱满的声音帮助老人们开始新的一天,这是王烁能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和活力老人不同,这里的老人情绪相对低落,我会要求自己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活力去感染他们,向他们传递积极的态度。”
2024年6月,逸安园病房,王烁为老人做饮食安全、预防噎食措施宣教。受访者供图
医养结合科区既要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也要提供护理服务。“我承担着护士和养老护理员的双重角色,必须兼备医疗护理知识以及达到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准。”刚参加工作时,王烁发挥自己护理专业专长,稳定老人的病情、帮助老人康复或者使老人转危为安;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她发现除了对老人生命的抢救与维系之外,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心理上的抚慰也特别重要。
“这些看似细微的事情,比如保持老人身体的干净,帮他们翻身、排痰、仔细地洗漱等,都能够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可以更加舒适、体面地活着。”长期卧床的人群易发压疮,尤其是尾椎骨附近、肩部后侧等处,所以每次查房的时候,王烁都会重点观察老人这些身体部位的皮肤状态,按时给老人翻身,哪怕老人的皮肤只是压红了点,她也会记住老人的情况,更周到地护理。
针对性康复,老人能自主坐立,还如愿喝上了咖啡
在逸安园里,王烁堪称老人们的“贴心小管家”,对自己照料的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她感慨道:“老人们住进来后,整天陪在他们身边的是我,论起对他们身体状况、精神头以及情绪起伏的了解,没准儿家属都得往后排,我是最清楚的那个。”这份了解,沉甸甸的,因为越是深知老人的方方面面,肩上担负的责任也就越重。
一年前,有位活力老人因病转到了逸安园。在这里卧床留观了差不多一个月,病情虽然稳住了,却陷入了生活无法自理的困境,下地走路成了奢望,就连吃饭都得旁人搭把手,显然已不符合转回自理科区的条件,经过一番评估,只能留在逸安园。这一变动让老人内心遭受重创,护理人员的更替、周遭环境的陌生化,都使他的情绪一落千丈,整天闷闷不乐,认知功能也受到波及,障碍程度愈发严重。
王烁对这位老人印象深刻,起初,老人情绪很是低落,也不爱说话。王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于是每天重点关注这位老人。“我每天上午、下午都得往他那儿跑好多趟,问他吃得顺口不?昨晚睡得踏实不?身上有没有哪儿不得劲?房间布置要不要调整调整?毕竟他在自理科区的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自己摆弄的,到这儿全是我们给安排的……”基本上事无巨细,王烁把能关切的内容都问了个遍,照顾起老人来也格外周到。就这样,半个月后,即便认知有障碍,老人也记住了这个总是笑意盈盈、声音轻快又对他关怀备至的护士,愿意和她交流,还能叫出她的名字。
老人向王烁吐露心声,说特别渴望能回到从前的生活。家属那边也心急,提出想让老人多下床走走。可王烁心里清楚,老人当时的身体状况,连坐起来都费劲,谈何行走?而且老人身高高、体重重,跌倒风险大,她和老人、家属反复沟通,建议先从康复训练入手,帮老人实现坐立这个小目标。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王烁给老人做了坐位、站立平衡测试,又对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来了个全方位“扫描”,综合评估后,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制定了康复计划。此后,王烁天天陪着老人锻炼,还坚持每天向家属汇报进展。一个月左右,老人终于能自己坐起来了。
老人欣喜不已,随即又萌生一个小小心愿,盼着能像以前一样,每天喝上一杯咖啡。王烁却不敢大意,担心咖啡会影响老人的心率。于是,她先对老人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密切监测、细致观察与审慎评估,之后才小心翼翼地给老人准备了减量的咖啡——每次只喝半杯,而且限定每天上午喝一次。看着老人端起咖啡,脸上满是满足与回味,王烁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家属见父亲的生活质量提升,拉着王烁的手,感激的话说个不停。
还有一回,有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王烁中午去查房的时候,发现他情绪低落,饭菜摆在跟前,一口都不愿吃。和老人沟通后,她得知老人是因为老伴上午没来看望。王烁一边温言软语地劝慰老人,一边拿起勺子给老人喂饭,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联系家属,约了老人的老伴当天下午就来园区探望。
“我在日常工作里,一直坚守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碰到事儿就换位思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琢磨。用真诚、热情、耐心、细心回应每一位老人,打心底里把他们当成自家人看待。”王烁说,打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早就习惯了老人的言行举止,甚至还挺享受他们的唠叨,如今在这儿上班,每天面对的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般年纪的老人,感觉格外亲切,照顾他们、和他们相处,压根儿不像在工作,倒更像是在家里过着爷孙相伴的温馨日子。
让老人都能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快乐和爱
老龄化呼啸而来,养老服务人员面临短缺的挑战,而且专业程度也亟待提升。2023年底,北京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力求从拓宽人才引入渠道、健全培训体系以及留住优秀养老人才等多方面破局。
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比赛是锻炼和提升从业者能力的试金石,该政策提出,市民政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比赛并遴选国家级相关职业技能赛事参赛对象。
王烁便是积极投身这类赛事的一员,多次在全国及北京的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荣誉。她坦言:“我在一福已经工作多年,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也特别想借着技能大赛这把‘磨刀石’,好好打磨一下自己的专业本领,所以就果断报名参赛了。”备赛期间,她一面扎扎实实地巩固、学习理论知识,一面刻苦进行实操训练,反复查阅各类文献资料与专业书籍,浏览海量教学视频,还与同事们聚在一起探讨、钻研实际案例。“通过这个过程,我的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宽,专业水准显著提升,还结识了许多同行伙伴,对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
2024年12月,王烁在病房安抚老人情绪,为老人加油。受访者供图
在王烁眼中,当下的养老行业无疑是极具潜力的朝阳行业。她欣喜地发现,身边已经出现了“00后”同事的身影,这些年轻人未来势必会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王烁总是热心又认真地为他们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挖掘自身优势,在养老行业发挥更大能量。“我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养老事业中,让这个朝阳行业更朝阳。”
王烁说,未来,除了帮助年轻同事成长之外,她将继续保持学习习惯,用百分百的真情去温暖和感染老人,让她服务的老人都能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快乐和爱,充实地、有尊严地、有质量地活着。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99万获赞 682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