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腊月门,转眼便是年”,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们已经进入腊月,进入腊月后意味着过年很近了。在我国民间有首歌谣叫“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民谣可以说唱出了腊月里的各种民俗大戏。
农历十二月之所以被称为腊月,与古代年末祭祀有关。在商周时期每到年末都要举行年终大祭,人们用猎取的禽畜祭祀祖先和神明,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由于“腊”是“猎”的通假字,人们称年末的祭祀为“腊祭”,故称该月为“腊月”。
农民靠天吃饭,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因此我们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很多有用的经验。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最怕腊月初三是晴天”,今日就是腊月初三,那么腊月初三天晴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腊月初三这天比较暖和,即腊月初三天晴,那么预示着来年春天害虫会大量繁殖,这表明冬天很暖和,属于“暖冬”。
腊月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月份,进入腊月后天气将会越来越冷,如果腊月初三很暖和,那么说明天气反常,这往往预示着往后的冬天也不会太冷。
冬天过于暖和非常有利于害虫越冬,这样来年害虫繁殖的基数就会比较大,待来年天气暖和时害虫就会大量繁殖,农作物患病虫害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要知道古代没有优良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农作物一旦患病虫害,那么就很难控制,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农作物绝收;此外,冬天过于暖和还容易导致麦苗徒长,这样麦苗来年的长势就会变差,麦子的产量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的说法。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在腊月初三天晴,那么预示着冬天会以晴天为主,冬天会比较暖和,冬天暖和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这就很容易引发干旱,这种干旱少雨的天气可能会持续到来年的三月底。
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如果春天比较干旱,那么不仅会影响春播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同时还会影响麦子的抽穗以及灌浆,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腊月初一如果下雨,那么没啥可担忧的,这预示着往后的冬天雨雪天气会比较多,这不仅能滋润土壤,而且还能冻死越冬的害虫;而如果在腊月初三天晴,那么可不是好的兆头,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暖和,冬天暖和会大大增加来年倒春寒发生的概率。
倒春寒会导致已经返青的作物遭受冻害,会导致春播作物出现烂种,会导致刚出土的幼苗被冻伤,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多观察天气预报,在倒春寒来临前我们可以给农作物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这样不仅可以为农作物补充养分,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抗寒能力,这样可以把倒春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腊月比较寒冷,这里的“寒得透”指的是寒冷的程度比较深,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来年春天温暖的天气会来得比较早,这不仅有利于越冬的麦苗返青,而且还有利于来年春耕春播,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总结,以上经验都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劳动生产经验的总结,如果在腊月初三天晴,那么不仅预示着是暖冬,同时还预示着来年会有倒春寒发生,因此在我国农村就有“最怕腊月初三是晴天”的说法。
今日腊月初三,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