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常抱怨我与他交谈时心不在焉,我则辩解称并无此意。他反驳道,我每次听他说话后都会问“你说什么?”并要求再重复一遍。我坦言,作为视觉型的人,我往往更擅长观察而非聆听,因此对听到的内容并不那么敏感,并非有意为之。这种分类其实颇为有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并判断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吧。
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性格和行为上,还与我们的知觉类型密切相关。美国成长发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员Howard Gardner经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每个人天生都偏好某种学习风格,这主要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三类。

视觉型的人,其言语简短有力,声调高昂,肢体动作丰富且幅度大,常以胸腔中上部为活动中心,行动迅速,坐姿端正而微抬头部。他们的呼吸急促,偏爱上半胸呼吸,胸腔起伏明显。在交谈时,他们目光紧盯对方,更注重事物的形状与颜色,追求速度与效率,对变化、多线条和多节奏的事物情有独钟。

听觉型的人则呼吸平稳均匀,声音悦耳动听,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他们往往擅长音乐,对文字的优美和发音的准确有独到见解。他们的动作幅度小而稳重,常以胸部以下为中心,手势如手按下巴或托腮部富有节奏感。在听音乐时,他们还会用手或脚打拍子。这类人说话详尽周到,甚至有时显得啰嗦,但注重用字措辞,对错别字敏感。他们偏好安静的环境,做事有条不紊,注重细节和聆听。

而触觉型的人,其呼吸深长,采用腹式呼吸方式,声音浑厚低沉。他们讲话速度较慢,每句话后需稍作停顿再继续,给人以深思熟虑之感。这类人注重环境安静和做事的稳定性,同时也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动作沉稳,缓慢且幅度小,主要集中在胸部以下。他们往往不喜欢过多交谈,更倾向于长时间的静坐,常常低头沉思。例如,一位感觉型的讲师在讲台上会把手放在两侧,寻找感觉的支撑点。坐姿时,他们往往会靠椅背,手搭在扶手上,显得沉稳而深思。

他们非常注重情感,常常谈论对事物的深刻感受,并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反应。这类人喜欢被关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看重感受和情感的价值,而非外在的美观或悦耳。

简而言之,视觉型的人主要依赖视觉观察,其说话风格如同机关枪般快速且呼吸短促,音调偏高,肢体动作丰富;听觉型的人则主要依赖听觉,其说话语速适中,音调平和,呼吸均匀,喜欢侧耳倾听;而触觉型的人则主要依赖肢体感觉,其说话温吞、声音低沉,停顿较多,身体动作丰富。

举报/反馈

思维旅者

1.6万获赞 7567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