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老话“冬月怕三十”,明日冬月三十,有何好怕的?看老祖宗咋说。
转眼间,冬月最后一天将至。据了解,今年的冬月有点不一般,因为今年的冬月是农历大月,所以有冬月三十。冬月三十可是每四年才有一次,为此这天在民间就有了很多的讲究和习俗。而且这天古人眼里还有““冬月怕三十”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明日冬月三十,有何好怕的?一起来看看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在古代,人们往往比较害怕冬月三十这一天。因为这天在文化和传统中有一些特殊的意义。
其一,冬月三十是“晦日”
晦日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象征着一个月的结束。晦日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北魏末年。古人认为晦日是月尽之日,晚上没有月亮,大地一片黑暗,象征着阴阳交接之时,因此有许多禁忌和习俗。据东汉的《说文》中记载,“晦”为“月尽也”。说的就是每月结束于晦日。
而且在传统文化中,晦日有着特殊的地位,往往被认为是月亮强引力的日子,不宜进行重要活动。因此,每当遇到晦日之时,民间百姓都会比较小心,害怕不吉利的事情出现。
其二,冬月三十是“平日”
据了解,今年的冬月三十是干支纪年中的丙子月戊辰日,而这一天就属于十二建星中的“平日”。平日,指平顺之意。这样的日子虽然被认为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没有特别的好坏之分,但是其实这天在黄历中有黑道日的说法,也就意味着这天不是黄道吉日。因此这样的日子不适合进行重要或喜庆的活动,也就是个“凶日”。
而对于民间百姓而言,就比较担心在这天做一些重大活动,所以就会有怕的情况存在。
其三,冬月三十逢“二九”
今年的冬月三十恰逢“二九天”,二九天是冬至后的第二个九天,此时天气寒冷加深,人们冻得手无法脱离口袋,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而这样的日子有何怕的呢?据悉,二九天气对冬季天气的变化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来年庄稼的生长产生影响。
其中,民间农谚有云“二九暖烘烘,遍地起坟头”,其意思就是说,如果二九时节天气异常温暖,可能会导致气候异常,进而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可能导致饥荒和人员伤亡。因为二九时节通常应该是寒冷的,但若天气异常温暖,说明气候出现了异常。
具体来说:二九天温暖,可能预示着冬天雨雪少,天气暖和,是个暖冬的预兆,而暖冬的天气不利于小麦等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冬季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抗寒能力降低,甚至引发病虫害和干旱等问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此外,在古代,粮食收成不好会导致饥荒,进而可能引发大量人口死亡。因此,“遍地起坟头”就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气候异常对庄稼收成的影响。
而这也是农民朋友害怕冬月三十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天晴引发庄稼减产。
另外,对于这一说法而言,老祖宗还有“最怕冬月三十是晴天”的说法,而且还有很多类似的农谚,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冬月晦日暖,寒到来年三月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月三十这一天是温暖的天气,也就是是个大晴天,那么接下来的深冬时节就不会太冷,而最冷的时候就会发生延迟,很可能寒冷来到了春节之后,甚至一直冷到来年三月份。这也预示着早春会出现“倒春寒”。而倒春寒属于极端寒冷天气,不仅会导致春天变的寒冷,还会给庄稼作物带来影响,造成冻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农民朋友警惕风险。
冬月晦日阴,来年收成好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十一月三十这天出现阴雨雪天,那么来年很可能年景不错,农作物收成可能就会比较好。这是因为这样的天气会导致接下来的日子出现较为频繁的雨雪天,这样整个冬天就会以冷为主,符合气候规律。而民间也有“该冷不冷,不成年景”的说法,所以冬天冷意味着收成好。因此,冬月三十这天出现阴雨雪天时农民朋友比较希望看到的天气。
看得出,今年的冬月三十不仅是“晦日”、“二九天”,还是黄历中的“凶日”。为此这些特点就成了农民朋友比较害怕的事情。
总之,随着冬月三十的到来,民间百姓就要注意了,尽量按照传统行事,并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以便提前做好庄稼灌溉的预防准备,确保来年庄稼有个好收成。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冬月怕三十的讲究了。话说,你觉得古人说的有道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