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银行股2024年表现强劲,四大行及中小银行股价均大涨,背后原因包括政策支持、经济复苏、市场情绪等。投资者对银行股上涨原因看法不一,需谨慎看待其未来走势。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银行股最近的表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四大行齐刷刷创下6年新高,年内涨幅均超过40%,这速度比春运抢票还猛。12月25日,A股市场虽然整体波澜不惊,但银行板块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冲到了大家面前。不光是四大行,中小银行也不甘落后,集体发力。这种集体狂欢,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股市里的钱又是怎么流向这些“稳如磐石”的银行股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2024年即将结束,A股市场经历了一年的风风雨雨。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缓慢,但依然在往前走。这一年,房地产市场的边际改善、宏观政策的微调,以及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都为银行业的稳定增长带来了良好的支撑。而在股市中,银行股向来被视为“避风港”。特别是在市场震荡的时候,它们的低波动、高股息特点,吸引了许多资金的关注。

12月25日这一天,A股三大指数小幅高开,随后震荡下行。虽然整体行情显得有些低迷,但银行股却成为了市场的一大亮点。从四大行到中小银行,几乎整个板块都在上涨。其中,工商银行收盘涨幅达到2.36%,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也都表现不俗,创下了历史新高。从年初到现在,四大行股价涨幅均超过了40%,这在A股市场上可谓是“长跑健将”。

这轮银行板块的上涨,背后其实有许多原因。首先是政策面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12月25日宣布,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开展了3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这种操作相当于给市场注入了“活水”,虽然本月MLF到期规模高达14500亿元,但央行通过这次操作,成功实现了净回笼11500亿元的中长期资金。

其次,宏观经济环境也为银行股的表现提供了助力。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边际改善,按揭需求开始回暖。而居民存款定期化的趋势,也使得银行的存贷业务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尽管今年有降息政策,但银行通过存贷款同步降息的策略,将息差稳定在了1.5%左右,盈利能力依然保持得不错。

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多数银行资产规模稳步扩张,整体业绩呈现好转趋势。再加上年底保险资金增配银行股的预期增强,这些都让银行板块在四季度迎来了上涨的契机。

银行股的集体上涨,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市场的波动中,资金流向和投资者情绪始终是两大关键变量。12月25日这一天,A股整体表现比较平淡,甚至可以说有些低迷。上证指数微跌0.01%,创业板指数下跌0.55%,但银行板块却逆势上涨,成为了市场的“领头羊”。这背后的矛盾点在于,为什么银行股会在此时爆发?

首先是四大行的表现。工商银行盘中一度涨超3%,最终收涨2.36%,每股报6.94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也不甘落后,股价分别上涨1.14%、1.47%、1.14%,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这些股票的上涨,直接带动了银行板块的整体行情。

但与此同时,中小银行的表现也不容忽视。成都银行、齐鲁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只个股的涨幅超过2%,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十余只股票涨幅超过1%。这种“大小通吃”的行情,让人不得不思考:是谁在推动银行股的集体上涨?

四大行的强势表现背后,是资金的选择与市场逻辑的较量。银行股向来以“稳”著称,股息收益率高、波动性小,被认为是“抗打击”的板块之一。特别是在年底,保险资金、机构资金的配置需求增强,这无疑为银行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但是,银行股的上涨并不只是因为“稳”。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三季度财报显示,多数银行的资产规模在稳步扩张,净利润也在增长。同时,房地产市场的边际改善带来了按揭需求的回暖,这对银行的贷款业务而言,是一个利好信号。

更重要的是,政策面的支持。今年12月25日,央行通过MLF操作,为市场注入了3000亿元的流动性。这种操作不仅缓解了市场的资金压力,也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央行的资金回笼操作,也表明了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这反而对银行股形成了支撑。

此外,市场情绪的变化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吸引了许多长期资金的关注。以工商银行为例,今年的中期分红金额高达511亿元,按照每10股派息1.434元计算,股息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的收益率,对那些追求稳定回报的资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也在这轮行情中崭露头角。成都银行、齐鲁银行等区域性银行,通过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和扎实的基本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市场震荡的环境下,这些中小银行的股票,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

不过,这轮银行股的上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投资者认为,银行股的上涨,更多是受到资金推动,而非基本面的改善。这种观点认为,尽管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恢复,但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缓慢,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截至12月25日收盘,四大行股价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工商银行报6.94元,农业银行5.31元,中国银行5.51元,建设银行8.88元。年内涨幅均超过40%,成为了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与此同时,中小银行的表现也相当亮眼,多只股票涨幅超过2%,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银行股的集体上涨,不仅提升了A股的整体士气,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银行板块的稳定表现,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信心支撑。

【网友热议】

这波银行股的行情,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调侃:“四大行涨起来,感觉钱都进了自家存折。”一个叫“股市老王”的网友说:“银行股就是股市里的定海神针,稳得让人安心。”另一个叫“赚钱小李”的网友则表示:“别看现在涨得欢,经济复苏慢,明年会不会跌回去还不一定呢。”

还有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市场小白”感叹:“买银行股就是为了分红,涨不涨无所谓,关键是这个股息收益率,真香!”“数据达人张三”则补充:“四大行占了A股市值的半壁江山,这波涨幅,机构资金应该是功臣。”

面对这些评论,不禁让人思考,银行股的上涨,究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还是资金推动的?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股的这波强势表现,究竟是“真成长”还是“假繁荣”?当四大行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时,普通投资者还能追高吗?股市里的钱,总是流向最稳妥的地方,但稳妥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风险?

举报/反馈

富海智行舵手

249获赞 119粉丝
在财富海洋遨游,凭借智慧掌舵航行,精准把握财经风向,驶向富裕彼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