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
小班好动幼儿个案观察
深入剖析好动幼儿可可的行为特征,探索其心理状态,并寻求恰当的引导策略。
可可,一位小班新入园的活泼好动幼儿。
2023年10月。
可可小朋友自入园以来,展现出与小班其他孩子不同的行为特点。他似乎更倾向于与大班孩子为伍,常常逃离小班的集体活动,前往大班教室与大班孩子共同玩耍。这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进度,也给小班的日常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镜头一:可可总是无法长时间静坐,经常擅自离开座位,跑到大班教室与大班孩子一同嬉戏。尽管老师多次呼唤,他仍执意不归,或即便短暂返回也会再次逃离。
镜头二:在早操时间,我注意到可可的行为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他不仅在操场上奔跑嬉戏,还频繁地触碰、推搡其他小朋友,甚至将他们的哑铃踢飞,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幼儿园的秩序和安全要求。
镜头三:可可缺乏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他习惯于通过推搡或轻打来与孩子们互动,这显然不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尽管我曾多次教导他应该如何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但他似乎并未真正理解并付诸实践。
镜头四:有一天下午放学前,我注意到可可突然无缘无故地将旁边一个小女孩的手抓破。当我要求他道歉时,他却显得漠不关心,甚至否认自己的行为。这种反应让我深感困扰,也让我意识到对他的教育需要更加耐心和深入的方法。
面对可可的这些行为问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决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和教育他。同时,我也与他的家长进行了多次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可可改善他的行为问题。
3. 在一次家访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可可的家庭背景。可可的妈妈坦言,由于她独自抚养孩子,且自孩子两岁多就搬到庆阳居住后,她很少外出,整天与孩子为伍,这导致可可缺乏与同龄孩子的交往机会。在假期时,孩子被送到托管所,由于受到老师的过度宠爱,他变得自由散漫。加上平时家中长辈的溺爱,使得可可形成了如今的行为模式。
我向家长解释,可可属于慢热型孩子,由于缺乏与同龄孩子的接触,因此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适应集体生活。我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与同龄伙伴玩耍,同时在家中也能通过游戏等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当然,必要的严格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以确保他能逐渐改掉不良习惯。
经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可可来园上课时的表现已有了显著改善。他如今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十分钟以上,学会了与同龄孩子友好交流,做操和玩游戏时也能专注于老师,不再随意破坏他人的物品。更令人欣慰的是,他甚至开始帮助其他小朋友拉拉链,担任起小班中的“大哥哥”角色。这些进步都让我们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共同努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