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郭延冰 编辑 黄嘉龄
12月19日,新京报记者获悉,著名电影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表演艺术家谢芳老师,于12月19日凌晨2点14分在北京安贞医院安祥离世,享年89岁。谢芳儿媳妇李海平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她表示:“我妈12月3因心梗住院后,因心肺肾各个器官衰竭,身体极度虚弱。一周前,医生就和我们说了‘让我们做好思想准备,说我妈妈的病很重’,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最后,我妈妈走得很安详,如同睡着了一样,但没有醒过来。我们有万般的不舍妈妈走了,亲爱的妈妈是驾鹤西归,她是去找我爸去了!(谢芳丈夫、原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张目因病于2022年12月25日逝世。)”
谢芳,当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原籍湖南省益阳市。1963年,开始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是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1959年,谢芳主演电影《青春之歌》,从此步入影坛,随后又主演电影《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这三部影片成为了谢芳的电影“青春三部曲”。谢芳还曾主演过《山花》《李清照》《文成公主》《送你一片温柔》《总督张之洞》《九九艳阳天》《老人的故事》《刘巧儿家飞来个小洋妞》《烽火芳菲》《我们的四十年》《演员》《一切如你》《那些女人》等六十余部影视作品,以及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开花结果》《白毛女》《太阳初升》等。1962年,谢芳当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2015年获第1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2019年,新京报记者曾专访谢芳,今重发此文,纪念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
━━━━━
谢芳:仁心映照春常在,清歌倩影任芳菲
接到谢芳的那一刻,时光似乎穿越了,她提着自己的小挎包,裹着一件素雅的外套,那头标志性的银发和一双水灵的大眼睛立刻让人把这张脸与《青春之歌》中那个脱俗又带着叛逆的林道静联系在一起,她朝记者挥了挥手,那一举一动仍能让人体会到银幕上知识女性代表的风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谢芳塑造了诸多进步女性形象,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谢芳
生日:1935年11月1日
出生地:湖北省黄陂
原名:谢怀复
工作单位:北京电影制片厂
因崔嵬力排众议出演《青春之歌》
1935年11月,谢芳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喜读诗书,酷爱文艺。1951年,中学毕业的谢芳还没决定下一步是工作还是继续上学,正巧中南文工团的音乐部就在谢芳家楼下,和团里的人常常打照面。在演奏了两首钢琴曲并试唱之后,本来想过学医当护士的谢芳考进了文工团,成了一名歌剧演员,“当时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到文工团工作,我说愿意。虽然也能继续上学,但是我很怕数学课。”后来她与爱人张目同台演出了众多歌剧,《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太阳初升》等,都极受欢迎。
▲《青春之歌》剧照。
1959年,轰动一时的小说《青春之歌》决定被搬上银幕,多位名演员都想出演女主角林道静。影片导演崔嵬力排众议,选了从无电影表演经验的歌剧演员谢芳。谢芳回忆,“崔嵬在我们‘中南’当过领导,很早就认识,好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我,觉得我形象气质非常适合角色,就找我来试镜。”谈到第一次在镜头下演戏的感受,谢芳说自己心理素质好,从来不紧张,“用贬词说是狂妄,用好词说是自信(大笑)。”以前谢芳演歌剧,习惯旁若无人地一个人连唱十几分钟,因此试镜电影时就想象自己身边都没人,努力去假想故事中的情境。自信加天赋,让谢芳第一次演电影很顺利,几乎没有重拍。
《青春之歌》真正火起来是在“文革”结束后,复映后产生巨大反响。那时,满街的女孩都梳着林道静的发型,片中的蓝上衣和白围巾成为当时最热销的款式。谢芳回忆:“好多人给我写信,一次就收到几百封,真的很感谢影迷,现在我还常被影迷围起来合影,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演员是为观众而生的,我不会拒绝他们。”
对当22大影星没什么感觉
除了一炮而红的《青春之歌》,谢芳其后还出演了《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自己演过的作品,谢芳也常看,她说这些作品总是在电视重播,出席活动时各个场合也重放。到现在,她说《青春之歌》里怎么出场、说什么台词、怎么结尾都能背诵,“这部电影左右了我的一生。为了这部电影,我不断地鞭策自己、完善自己。但在我看来,《早春二月》中的陶岚和我性格最像,因为我从小不喜欢拘束和刻板,也不喜欢雷同,一直标新立异。”
1963年,与崔嵬合导《青春之歌》的陈怀皑(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父亲),认定秀外慧中的谢芳演技卓然,推荐她出演了谢铁骊的《早春二月》和谢晋的《舞台姐妹》。《早春二月》中的陶岚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她不惧怕封建观念的束缚,敢于追逐自己的爱情。研究剧本时,谢芳体会到“有一个词叫‘五四女性’,要革命嘛,所以要追求新东西,穿短裤、打篮球,敢爱敢恨,我就照这个方向去找感觉。”
▲《早春二月》剧照。
对《早春二月》的剧本,谢芳也有自己的看法,对很多台词她还大着胆子去找到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修改,创造了很多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经过一番用心,凭借这部电影谢芳再次攀上事业高峰。崔嵬因拍《青春之歌》和《山花》两度用她,每次都顶着压力,至今,谢芳对这些提携她的前辈都念念不忘。
1961年,谢芳入选“新中国22位人民演员”。一夜之间,各地影院都挂出谢芳的大幅照片,当时选出“22大影星”这个称号之后,既没有对每个演员正式通知,也没有什么奖杯奖状,直到好久之后,谢芳才知道自己入选的情况,但除了这些照片常能看到,她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感觉:“我和祝希娟是(22大影星里)年纪最小的,经验也不足,排在前面的大前辈还有那么多呢,根本不觉得自己算什么(影星),赵丹等那些前辈才是真的德艺双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没有明星架子依旧想拍戏
尽管现在进入耄耋之年,谢芳依旧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次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她坦言,这是她最后一次接受专访,万里长征走到了头,一辈子可能就工作到这里了。她随性自然、落落大方,没有一点架子,最爱吃南方菜烤麸和豆干。谢芳说,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舞台和银幕是她最大的骄傲:“现在时代变化了,科技越来越发达,演员有了更多表演的机会,也有了更多人一夜成名。但我坚持认为演员成名靠的是功力,是不是真正的演员,日久见分晓。”
▲谢芳2019年接受采访时照片。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摄
晚年的谢芳工作依旧繁忙,她的包里装着一个粉红色的笔记本,扉页上贴着一张和父母的老照片,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很多想法和日常事历,时间还是排得满满的。丈夫张目退休之后,谢芳无论是演戏还是参加活动都会带着丈夫一块儿,老两口相濡以沫60多年,至今仍是模范夫妻。看到路上的三轮摩托车,谢芳就和记者说,“张目他属马,喜欢在外跑,我属猪,就爱在家待着(笑)。他每天都开着三轮摩托带我四处转悠,上次从天桥上过还翻车了,我就让儿子来给我们留影,儿子说你都出车祸了还照相,我就说这是行为艺术(笑)。”
生活中的谢芳毫无架子,她常说,“本来就是普通人,是老百姓喜欢电影捧红了咱。太把自己当明星的,肯定不是好演员。”这些年,谢芳依然活跃在台前,积极扶持青年演员,甘为人梯:“希望年轻人记住这些老艺术家,即使我们走了,银幕上的东西还留着。一个国家的艺术,还是要看远一点,看深一点,看高一点,不要老是谁火就一直跟着他。不知道昨天什么样,就知道今天,那不行。”记者问到还想不想拍戏,谢芳回答说虽然自己已经老了,但对演戏还是有期待,“现在写老人的戏太少了,希望能多出有现实风格的好剧本。”
值班编辑 康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