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华阳海洋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国际海洋争端解决与国际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接受了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的采访。吴士存指出,近期菲律宾出台的“恶法”是毫无约束力的一纸空文,一些国家不应心存侥幸,对于侵犯到中国权利和主张的行为,中国一定会出手。而关于南海形势,2025年中国将面临两个窗口期:维权窗口期和海上合作窗口期。

谈及2024年南海形势的总体特点,吴士存表示,2024年是南海安全形势的一个“转折点”。所谓转折,是指2016年“南海仲裁风波”之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南海局势,稳定中国和声索国之间的关系。但在今年,南海趋稳向好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回望今年,中菲在仙宾礁、黄岩岛频起冲突,越南在南海岛礁上填海造岛,马来西亚在南海勘探油气,这些风波都为南海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未来,这种逆转的格局或将继续下去,但短时间内,南海局势不会出现大乱,因为中国有能力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如果涉及侵犯中国权利和主张的行为,我们必须出手。”吴士存说。

吴士存

专家:菲律宾两法存在法律问题

谈及海洋争端,绕不开南海话题。在本次研讨会上,不少与会嘉宾提到近期菲律宾挑起的“法律战”。11月8日,菲律宾出台两部国内法,即所谓“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企图把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非法纳入其海洋区域。

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虽然菲律宾的两法对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多有援引,但很多却是错误的诠释,包含菲律宾明显的地缘政治意图。

陈相秒

菲律宾“海洋区域法”将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纳入了其国内法的一部分,但这个裁决本身就是非法的、无效的,将其纳入国内法的行为是错误的,与现在的国际法精神相悖。陈相秒说,这两个法案都是菲律宾基于自己对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片面理解,例如在“群岛海道法”中,菲律宾自己设计了一套规则,关于外国飞机飞越的规定必须符合菲律宾民航管理局的相关规定,这实际上与现有的国际法主流观点不符,某种程度上是在扩大菲律宾自己的权利范围。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教授施余兵认为,从表面上看,菲律宾是为了固化“南海仲裁案”所谓的“裁决”。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满足菲律宾国内的政治需求,另一方面是来自美国等域外国家的压力。

仅仅两天后的11月10日,中国政府同时采取四个法律手段应对,发表声明公布了黄岩岛领海基线。20余天后,中国向联合国交存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和海图,并将在联合国网站公布。吴士存认为,“海洋区域法”由菲律宾总统签署,但到现在菲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此,“海洋区域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毫无约束力的一纸空文。

关于南海形势 中国面临两个窗口期

展望未来,或有两个窗口期需要关注。

一是中国维权的窗口期。吴士存表示,如果菲律宾在仁爱礁实施进一步挑衅行动,不排除中方可能会驱离菲律宾的非法“坐滩”军舰。这是否能够实现,在于我们能否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机会。

二是海上合作、南海共同开发的窗口期。吴士存注意到,2024年,中国和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联合声明中均提及在海上进行共同开发,尤其是中国和印尼同意在“两国主张重叠海域”共同开发合作,释放出积极信号。

在南海问题上,重叠海域争议范围广,涉及国家多,意味着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争议,甚至几代人都解决不了。各国肯定要重返合作之路,这是迟早的问题。如果中印尼、中越等最终可以促成在海上共同合作开发的案例,将起到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

吴士存:特朗普上台后未必弱化打压南海力度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正值吴士存结束访问美国并返回北京之时,他于美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至13日出席了中美研究中心年会和第六届“中美+”圆桌讨论会。关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南海政策,他向记者分享说,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更关注经济、移民和贸易问题,可能在南海等问题上的动作会有所弱化,但他听到美国学者对此给出了否定的判断。

吴士存表示,特朗普是一个“政治强人”,力图树立强硬的形象,他不想让国际社会认为美国对中国妥协或美菲同盟关系有所恶化。因此他上台后,利用南海等问题牵制、打压中国是肯定的。虽然不可预测性强,但当下中国必须从各个方面做好应对准备。

作者丨黄茹娟

举报/反馈

直新闻

6932万获赞 400.3万粉丝
直抵人心,直通世界。
深圳广电直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