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印发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下称《目录》)。调整后,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被列入职业病目录。
患上“鼠标手”,就意味得了职业病?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目录》,只有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才可能被认定为职业病。专家提醒,腕管综合征属于慢性疾病,其发生与职业及生活有很大关系,有效的工作管理及生活方式改善对于疾病防治尤为重要。
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
调整后,《目录》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新《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目录》新增了2个职业病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
其中,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
此外,将原其他职业病类别中的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调整至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为保持职业病归类的统一性,将原职业性眼病类别中的放射性白内障单列,并调整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别;将原职业性化学中毒类别中的铀及其化合物中毒调整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别。同时,对相关职业病类别和病种进行了重新排序。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录》调整后,我国法定职业病类别与国际劳工组织及世界上多数国家基本一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目录》,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鼠标手”被认定为职业病有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经常使用鼠标或键盘,容易导致手指关节局部的变形、疼痛,即人们常说的“鼠标手”,而与之对应的专业名词就是“腕管综合征”。
因此,此次调整将腕管综合征列入职业病范畴,引发不少人关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教授张还添介绍,腕管综合征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食指、中指和环指桡侧伴的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
“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消失,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完成,比如持筷、写字。”张还添说。
上班族要经常使用电脑,往往是“鼠标手”的高发人群。那么,这些人群患上“鼠标手”,可否被认为职业病?
根据《目录》,只有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患上腕管综合征才有可能被认定为职业病。
对于公众来说,应该如何预防“鼠标手”?专家建议,平时不要长时间敲键盘、玩手机,休息期间注意活动手腕,避免长期过度的屈伸腕活动,可选择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的鼠标,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
“当出现手腕部疼痛、麻木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减少局部腕关节活动,达到制动的效果。”张还添说,另外,需改变生活习惯,避免腕关节劳损,注意适当进行手腕部的放松。
南方+记者 汪祥波
【作者】 汪祥波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