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多所高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和CET-6)与学位证挂钩政策进行了调整。
在2023年9月前后,西安交通大学宣布了一项重要决策,取消了四六级成绩作为授予学位证的前提条件。
这一举措并非孤例,事实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实施了类似的政策转变,即不再将四六级成绩作为获取学位证的硬性要求。
以宁波为例,大多数本科院校早已取消了四级与学位挂钩的制度,转而更注重校内的英语教学成果;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也明确表示,即使学生未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学校依旧会按照规定授予学位证书。
这意味着,对于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四六级考试不再是他们获得学位的必备门槛。
这些改变反映了教育界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以及对传统评价体系的反思。
同时,这也为那些英语基础较弱或不以英语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学生减轻了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兴趣的发展。
案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要这样做?我们那时候为了四六级可是拼了老命啊!现在的大学生真是太幸福了,连基本的英语水平都不用达到就能拿学位证。
这样的政策真的能保证教学质量吗?这不是在降低标准吗?”
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的学生可以随便对待英语学习了?四六级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至少是一个衡量英语能力的标准。
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那学生们还会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吗?长此以往,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岂不是越来越差?”
那么,高校是否有权自行决定取消四六级与学位证挂钩呢?
根据《高等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和学术规范。
因此,在不违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各高校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学位授予条件。
取消四六级与学位证挂钩属于高校内部管理事项之一,只要该决定经过合法程序并通过公示,那么就是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