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实案件改编的《我是刑警》以朴实无华的叙事风格还原恶性大案的侦破过程,在开播后引发观众热议,该剧目前在豆瓣开分7.8,同时成为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的刑侦大剧。公安刑侦题材曾因过于纪实在荧屏沉寂多年,《我是刑警》回归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与类纪实拍摄风格,通过一线刑警的办案历程与成长轨迹,串联起我国基层刑侦的发展脉络,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创作突破。

还原基层刑侦峥嵘岁月

已播出的剧情中,“西山矿抢劫杀人案”“张克寒连环持枪抢劫杀人案”等大要案,展现了秦川(于和伟 饰)等基层刑警奋战在缉凶一线的峥嵘岁月。开篇第一案是由发生在1995年的鹤岗1.28特大杀人抢劫案改编,剧情真实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风貌和刑侦工作的实际情况‌,高度还原真实案件的创作手法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破案现场。

在前半部剧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案件,则是时间跨度大、侦破难度高的“张克寒连环持枪抢劫杀人案”,此案原型是震惊全国的“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这一案件在剧中被精心改编,通过张克寒这一角色得以生动呈现。

剧中的张克寒是一名职业罪犯,他跨越溪城、昀城多地,当街枪杀多人抢得巨款。这个亡命之徒的形象被刻画得极为鲜明:张克寒反侦查意识极强,利用监控死角作案,逃跑时频繁换装改变步态,作案后藏身山野墓地。现实中,周克华亡命8年被击毙;剧中,张克寒案也是历经8年才告破。在这场长达8年的较量中,“案痴”秦川数次与张克寒失之交臂,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让他承受了极致的考验。

直面刑警办案真实困境

相比《我是刑警》用了5集左右的篇幅来呈现开篇的“1.28案”,张克寒案的侦破故事则足足讲了8集。与荧屏上常见的刑侦剧不同,《我是刑警》既以真实案件为蓝本聚焦刑侦工作的艰辛,也不回避刑警破案过程中的真实困境与矛盾。

剧中,张克寒案侦破工作中的一大羁绊,是地方公安机关与专家组之间的合作障碍。剧集用较大篇幅讲述了警方破案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两地警方合作不畅致使案件迟迟不能并案、办案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欠缺职业敏感以及官僚作风等问题都成为破案进程中的绊脚石,导致数次错失抓住张克寒的机会。

剧情不刻意营造离奇悬念,更注重还原现实中的破案困境,这让一些看惯了剧情紧凑、悬念迭起刑侦剧的观众有些难以适应,但跟随主人公秦川的视角,走进那些难以言说的办案困境,才会发现刑警面对的破案之难,不仅是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较量,还要破解各种体制顽疾,推动刑侦事业的进步。

现实主义叙事引发情感共鸣‌

剧中,经过数年摸排,秦川一步步锁定张克寒的相貌,查清其家庭住址和真实姓名,并摸透了这名悍匪的行为举止的特征。当再次发现张克寒踪迹,秦川连夜协调部署,调动三万多名警察和武警,把整个城市围了个水泄不通。剧情呈现了警方办案过程中的高效协作和专业精神,尤其是集中上千人在体育馆查监控视频、各城市警力联合围山搜山等场景,让很多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针对张克寒喜欢露宿墓地的习性,秦川布置四百名便衣警察,在昀城的三处墓地、下山的路途等地蹲守,最终击毙张克寒。确认案件告破,赶到现场的秦川双眼含泪,高举双手,竖着大拇指,为参与案件的基层刑警8年来锲而不舍的坚持点赞。

《我是刑警》打破了刑侦题材创作单纯依靠悬疑推理展开叙述、依靠黑白对立设置矛盾,打开了刑侦剧一个新的叙事空间。这种“事真、人真、情真”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让作品真实落地、更具现实意义,同时也让观众对刑警的艰辛与荣耀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邱伟

举报/反馈

京报网

1481万获赞 112.2万粉丝
北京日报官方网站·首都视角天下观
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