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山西吕梁老家的荞麦碗团,高潮觉得比以往的味道都要香。这是她的妈妈特意邮寄来的生日礼物,路上整整花了一周时间。三天前,高潮刚满26周岁,在谢依特小学过了第二个生日。
去年7月,高潮从山西来到这所远在新疆的学校。和她一同来的,还有20位“小伙伴”,她们都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性格和想法不尽相同,但都被一句口号点燃着、鼓舞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句口号引领了一代代青年学子。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21年来,54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踏上征程,到大山深处、大河源头,到无数远隔山海又息息相关的人身边发光发热。
高潮和小伙伴们是这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如今,在整个新疆,就活跃着超过7.9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奋战在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层治理、卫国戍边等各领域。他们直面基层的磨砺,经历着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飞跃。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新疆多地,去倾听他们的热血与奋斗、奉献与成长、泪水与欢笑……
1.“我们就像一群飞雁,希望能在天空留下更多‘回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南部,被称为“万山之州”。深秋时节,从其首府阿图什市市区出发,驶过连绵的戈壁、高山和红柳林,约莫两个钟头,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终于出现在记者面前。
这是克州首所由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校园里,一株株馒头柳傲然挺立,枝条伸向天空,金灿灿的树叶落了一地。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飞奔向操场和球场。
望着追逐嬉戏的孩子们,高潮的脸上笑意盈盈。她目前担任谢依特小学三年级(1)班的数学课老师兼班主任。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情景,高潮记忆犹新。孩子们乖巧地端坐在课桌前,一双双好奇和求知的眼睛,静静地望着作为老师的她。“其实当时心里很没底,紧张得要命。”高潮说,幸亏自己提前认真备了课,还有自己的“搭档”——语文课教师、2022年志愿者冉雪群在旁边给自己打气,她才顺利教完了第一节课。
从此,讲好每一堂课成为她的目标。高潮和小伙伴们主动向优秀教师讨教经验,加班加点学习每一堂课的重点,开展公开课讲课评课,寻找新颖高效的授课方式。刚来时,孩子们的数学成绩普遍不太好,有几个孩子的成绩甚至只有个位数。如今,班级平均分稳定在80分以上。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大家发挥专业能力和个人特长,开办了数学、鼓号、足球等兴趣班。为了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大家挨家挨户走访。那抹志愿红,已成为村民们最熟悉的符号。
哈拉峻没有大型商场,没有像样的饭馆和娱乐设施。得知要分配到谢依特小学,高潮做足了心理建设。可当她来到这里后,发现条件远比自己预想得要好。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城里的学校差别不大,新盖的宿舍楼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让她心里暖暖的。
第一年服务期满后,和高潮同来的志愿者有13位选择留下来继续支教。高潮说:“我们就像一群飞雁,希望能在天空留下更多‘回声’。”
孙飞飞,也曾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担任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四中学副校长。
2006年7月,大学一毕业,孙飞飞就带着对支教生活的憧憬,从西安老家来到岳普湖县第二中学。当时的她坐着绿皮火车,从西安到乌鲁木齐坐了60多个小时,后来又花了近30个小时才到达喀什,人生中第一次领略到了大西北的苍茫和辽阔。一年后,她决定留下来,决心“像曾经温暖过自己的老师那样,去温暖更多的孩子”。
也有学生会问:“孙老师,听说你是从内地来的,你想家吗?”孙飞飞会笑着回答:“老师是大人,有你们在就不想家了。”可夜深人静时,她也会偷偷一个人在被窝里流泪,牵挂着年迈多病的父母。
走在岳普湖县第三小学的校园里,望着茁壮的法桐树,孙飞飞嘴角止不住上扬。2019年,她被任命为这所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刚建校时,校园里光秃秃的。由于土质不好,要一次又一次地补种树苗。”孙飞飞和老师们一起,一铲一铲地让校园里的绿色充盈起来。
这里也充满了孙飞飞和孩子们的故事。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坐着轮椅、有听力障碍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穆合丽赛·阿卜来提。
有一次,小姑娘的助听器找不到了,急得都要哭了。孙飞飞和几个热心的孩子好不容易帮她找到,平时说话很少的穆合丽赛,第一次喊了声“孙妈妈”,孙飞飞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打那以后,她们就成了“好朋友”。春天,孙飞飞带着穆合丽赛在校园捉蝴蝶、找四叶草;冬天,陪着她玩雪球、打雪仗,小姑娘一天天阳光自信起来。
2.“尽可能多做事,做好每一件小事”
乌恰县吉根乡,位于帕米尔高原深处,有“西极第一乡”之称,常住人口只有2000余人。
去年10月,202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贺骅芳调到吉根乡服务,开展青年之家活动,从事新闻宣传报道,担任戍边馆义务讲解员,进行国通语教学和材料上报……贺骅芳努力“把期待放小、把自己放小,尽可能多做事、做好每一件小事”,从一名基层工作的“小白”慢慢变得游刃有余。
吉根乡共有102名共青团员。开展青年之家活动之初,贺骅芳对活动如何开展、人员如何动员、发布平台如何操作等都很陌生。她和大家一起碰撞“火花”,结合乡村实际制定活动计划。青年夜校和志愿服务等开展得有声有色,让青年之家服务青春“不打烊”。
工作之余,到西极塔看最后一缕阳光落下,是最“治愈”贺骅芳的保留项目。在这里,可以远眺高耸的雪山,俯瞰静静流淌的克孜勒苏河和静谧的斯木哈纳村。“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最美奋斗者”吴登云和守边护边群众的事迹,更激荡着贺骅芳的心灵。她相信,“出发本身就有意义”。
志愿者王学辉,已经从乡上来到岳普湖县里上班。他留着短发,戴着近视眼镜,皮肤看起来有些粗糙。说话间,王学辉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他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很有艺术范儿。
王学辉的本科专业是音乐学,这张照片是他在毕业音乐会时拍摄的。王学辉笑着说,如今自己长胖了,是因为这里的大盘鸡拌面太好吃。
到新疆前,王学辉没有出过家乡山东省。在他的想象里,这里有着无尽的沙漠和戈壁,经常黄沙漫天、暗无天日。当他来到喀什后,发现这里有成片的林子、大块的农田和现代化的城市,似乎跟老家差不多。
得知自己要被派往岳普湖县最小、最偏远的乡镇阿洪鲁库木乡,王学辉心想“再小的乡能小到哪里去”。等他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确实很小”。阿洪鲁库木乡被沙漠包围,常住人口不到两千人。一条公路穿乡而过,乡上只有两家商店和一家烤肉店、一家拌面店。
“当时跟朋友说只是到这里看一看,待一年就走。”第二年,王学辉改变了想法。在乡里,他要进行宣传宣讲,组织文体活动,进行入户走访,还学会了种“梭梭”……他觉得,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已经跟自己息息相关了,“他们的故事中有我,我的故事中也有他们”。
两年服务期满后,王学辉通过事业单位考试留在了岳普湖。他想见证这里的发展,想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3.“会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把边疆建设得更美好”
2013年4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园内绿意盎然。面临毕业的邵书琴,透过绿荫瞥见了一张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海报上那句标语——“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下子“击中”了她的心。
本来已经谈好了去一家外企工作,邵书琴决定“爽约”。“新疆那么遥远,生活环境能不能习惯?身体很可能吃不消……”父亲的话里满是担忧。可邵书琴下定了决心,“要趁年轻去锻炼一下”。最后,一家人表示全力支持。
离家5000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是邵书琴在新疆的第一个家。这处边境牧场地处帕米尔高原,海拔超3000米。从工会、纪委,到社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邵书琴经历了多个部门的锻炼,从当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变成了“用一年又一年的时间,在这里成家立业摘星追梦”。邵书琴在兵团收获了爱情。2018年,她的宝宝也出生了。当地的柯尔克孜族朋友给宝宝取名“玉米提”,意味着“希望、未来”。
“现在我最骄傲的身份之一,就是一名西部计划的宣传者。”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名人”,邵书琴在青年学子中拥有了不少“铁粉”。她认为:“与其说青年人‘粉’的是平平无奇的我,不如说他们‘粉’的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幸运在边陲圆梦的青春模样。”
“最开始是体验,但现在,边疆需要我。”201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曹永祺在服务期满后,也把家安在了帕米尔高原,成为一名留疆的志愿者。
阿克陶县皮拉勒乡托格其村小学校园内,孩子们在操场上拔河、丢沙包、打羽毛球……看到他们手里的新装备,曹永祺的心里暖洋洋的。不久前,曹永祺带领志愿者为托格其小学111名小学生送去了“人人3小时体育包”。
自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那天起,“公益”就成为曹永祺人生中的关键词。12年的志愿服务生涯里,曹永祺的服务行程超过2.3万公里,推动在乡村小学建成8间音乐教室,为140余所小学、3.3万余名孩子送去一大批爱心物资。他的妻子和宝贝女儿也都成为志愿者,志愿服务变成全家总动员。
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政策保障也在不断完善。在疆服务的志愿者按工作区域享有不同标准的生活补贴,还有统一办理的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服务期满后,定向招录考试为一些志愿者留疆工作提供了机会。还有志愿者选择在疆创业,他们看好共建“一带一路”给新疆、给年轻人带来的发展机遇。
接触了一茬又一茬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曹永祺发现大家留疆的意愿越来越高。他期待着更多的志愿者能够留下来、扎下根,他也相信,“未来的路将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把边疆建设得更美好”。
(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通讯员 宋博)
举报/反馈

金台资讯

611万获赞 87.8万粉丝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