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鉴宝博主“听泉赏宝”在直播间发现一尊造型魔性的文物面部轮廓与“听泉”本人长相高度相似,“听泉赏宝”看了后都直呼“太开门了”,并决定将其作为微信头像。“听泉赏宝”粉丝量高达3200多万,而与其“撞脸”的文物正是连云港市博物馆展出的镇墓兽,“听泉赏宝”已经把它作为微信头像了,数十万网友在线见证镇墓兽的意外出圈,经网友们推波助澜,一夜爆火。

现场排队打卡连云港市博物馆

现场排队打卡连云港市博物馆

现场盖章打卡

11月22日,有网友发视频称鉴宝博主@听泉赏宝撞脸博物馆文物耀州窑镇墓兽,不少游客因#博物馆文物撞脸听泉赏宝#排队打卡。对此,听泉赏宝在直播时回应称,“一开始看到以为是别人用AI设计的,仔细看后才发现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最无语的是这是一个镇墓兽,这应该是我的前身,已经把它作为头像了。”据悉,这座镇墓兽就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内。22日晚,连云港文旅发视频并@听泉赏宝互动称“老家来人寻亲了”,WELCOME TO 连云港!

连云港博物馆现在到底有多爆火,1月24日记者前往现场感受。当天10点半,记者在博物馆门口看到,很多人为了一睹镇墓兽风采,已经排起了长达上千米的队伍,他们大都是来打卡“连云港分泉”的,有民警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现场一位当地市民说:“连云港市博物馆开馆这么多年的流量都没有今天多!”

现场排队打卡连云港市博物馆

现场排队打卡连云港市博物馆

现场排队打卡连云港市博物馆

镇墓兽到底是什么文物?

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早期镇墓兽的材质为木质,隋唐时以陶质为主。此次“撞脸”的镇墓兽,是一只耀州窑的镇墓兽。该镇墓兽胎呈灰白色,通体施黄釉、近底部无釉。人面兽身,额发上扰,头顶高耸犄角,双耳巨大向外伸张,双耳后单绺鬃毛垂至肩部,怒目圆睁、目光如炬,眉檐凸起,宽鼻突出,阔嘴微闭,背部角脊相连、脊呈火焰状,马蹄形足,前肢斜立、后肢蜷曲,蹲坐于不规则台座之上。

“开门”是鉴宝行业的一种专业术语。“开门”通常用来形容一件藏品,具有明显的真品特征,容易被识别为真品。“听泉赏宝”对镇墓兽的评价,正是对该文物的肯定与赞赏。

“本来是一对的,有一只成精跑了,天天在家喊开门!”

“听泉连云港分泉前来报到!”

镇墓兽

镇墓兽

镇墓兽

《镇墓兽重生之我在现代鉴宝》

镇墓兽出圈引发“网络热潮”多家媒体关注并发布相关博文,网友们尽情创作,让人啼笑皆非。

据了解,“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连云港站11月16号开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当天予以报道),顶流文物“小粉炉”、东汉初“错银铜牛灯”、“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饕餮纹玉杯”……众多国宝集体“亮相”,一时间连云港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开展1天半时间,参观人数达32000余人,文创销售额超4万元,比暑期日均同比增长2倍、4倍,由此也带动馆内文物的曝光度持续上升。

市民围观镇墓兽

市民围观镇墓兽

“人在工位,泼天富贵”。为了接住这波大热度,连云港博物馆加大人员保障力度,为展览及文物保驾护航,确保大家都能领略到这尊镇墓兽的文化魅力,同时连云港博物馆文创产品快速“上新”。

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博物馆客流量太大了,每天都有三万余人次。

虽然此次大展连云港站是从11月16日持续到11月26日的,但镇墓兽是连云港博物馆馆藏文物,26日大展结束后,所有馆藏文物包括镇墓兽依旧会正常展出。

目前,连云港市博物馆在尽力与@听泉赏宝 取得联系,并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创新开发相关的文物表情包和文创产品,让连博文物持续“出圈”走红,展现地方文化魅力。

通讯员 丁鑫 王思淇 张晨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李海慧

(来源: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

极目新闻

2675万获赞 582万粉丝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楚天都市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