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慧慧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有哪些?”……如若说起今年的年度热词,“新质生产力”必在其中。从春到冬,围绕这个主题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对于青海东部门户海东而言,这颗“河湟明珠”既是“生态文明高地”的实践基地,也是产业“四地”的承接平台。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厂房。宝恒绿建供图
一路走访下来,我们触摸着河湟谷地数字经济的脉动,也感受到产业发展的绿色化、智能化,更为不同领域创新者的敢想敢试而动容……可以说,新质海东,未来可期!
立足优势
发展绿色算力产业
开阔简洁的大开间布局里,灯光穿过四壁铝板上疏密有致的方形雕花,营造出一个别样的光影世界,展厅正中央L型屏幕上跃动着“绿色”“零碳”“可溯源”三个关键词……时隔数月,再次走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依然会被扑面而来的科技感所震撼。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东部地区的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始在西部的大数据中心购买或者租赁服务器。”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运维主管杨航说,距离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召开已过去半年多,这期间,入驻企业有所增加,大数据中心内部也在苦练“内功”。
置身于调度室内,园区水电、光伏、风电的使用比例在大屏上一目了然,每一度电的生产、传输、消纳以及各发电站的供电数量和占比都可精准追溯。根据大数据中心700多个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以及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巡检情况,工作人员可及时对云网故障进行处理,实现精准集约管理。
钢筋加工。宝恒绿建供图
从最初仅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存储,到如今逐步实现对数据进行训练、渲染、分析等更高级的智算处理;从布局选址、节能技术应用,再到绿色能源运用,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已下降至1.2以下,距离“1”的理想水平越来越近,绿色化程度越来越高。绿电的百分百利用,让数据中心实现“零碳”目标,年减碳量达30万吨。
“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无疑是我们招商工作的吸引力之一。”海东工业园区经协科技部副部长才让当智直言。地理气候、交通区位、算力基础、产业潜力……才让当智对海东具有的相对优势一一分析。当然,这也代表着将面临更多挑战。
有挑战则更有动力。今年以来,海东市充分发挥“数据援青”平台作用和政策优势,强化“东数西算”,推动“绿算东输”,集中精力打造河湟新区绿色算力产业集聚示范区和展示窗口。海东市在全省率先召开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进会,率先印发《打造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智算超算核心集群实施方案》和《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并启动编制海东河湟新区省级绿色算力产业集聚示范区规划。同时,建立算力产业“一表一单一图一机制”,分别建立数据综合保障服务专家库和企业库。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展厅。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慧慧 摄
如今,百度智能云(海东市)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运营启动仪式举行、“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海东正在驶入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快车道”。
据海东市数据局消息,截至目前,海东全市累计建成标准机架(2.5KW)1.87万个,累计应用算力规模5026P、使用存力81.44PB。全市建成、在建、储备绿色算力产业项目总数41个,计划总投资460.9亿元。
以绿为底
展现装配式建筑魅力
提到建筑业,人们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钢筋混凝土间的尘土飞扬。然而,在追求绿色发展的当下,“工厂造部件,现场拼房子”的装配式建筑已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建筑业绿色转型的有效作答之一。
作为青海平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青海宝恒绿色建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落地海东工业园区乐都工业园,是青海省首家集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生产、装配、检测全产业链基地。
跟随企业副总经理汪振虎的脚步,我们实地探寻如何像“搭积木”一样建好房子。
马德明与马玉良二人沟通机械设备。受访者供图
“这个项目装配率达到了75%。”顺着汪振虎手指的方向看去,平兴集团装配式办公楼和宿舍楼巍然耸立。这是宝恒绿建成立之初,发挥自有优势打造的项目,在阳光的映照下,楼栋外观崭新如初。
“传统施工通常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则是把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再把预制部品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集中装配,工地现场相当于一个‘组装车间’,省时省工省力。”汪振虎接着介绍。
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机械生产代替传统人工建设,不受季节、时间影响,较传统施工工期可节约30%-50%;智能化机械制作完成的预制构件,可将建造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误差,提升了建筑品质;节约水耗65%、节约能耗38%、节约材料5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建筑难以比拟的优势。
马玉良操作机械。受访者供图
宝恒绿建积极参与“厕所革命”,为海东市建设55套装配式公厕,为化隆县金源乡建设装配式办公用房;为海东市体育中心、民和县体育馆设计采用预制看台板、机场项目生产供应预制产品……正如生产车间里“立足青海 预制梦想 装配未来”这句话,宝恒绿建深耕本地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本地市场实际应用项目毕竟有限,为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宝恒绿建持续向创新要动力。
“通过对生产线的优化,采用先进流水线设备8小时智能温控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高效节能并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汪振虎的言语中满是自豪。
不仅如此,针对高原地区乡镇、农村及旅游线路公厕使用维护难问题,宝恒绿建与多家科研单位、高科技企业共同研发,开发了可满足不同工况的新型装配式智能化生态公厕系列产品,充分满足地方有无给水、排水、电力、采暖情况下的厕所使用问题。
马德明研究机械操作。受访者供图
截至今年9月,企业已完成各类专利36项。预制U型排水沟、电缆沟、管廊、围墙、预制清水楼梯、景观坐凳、三明治夹心保湿墙板……从手工“建造”到工业“制造”,一条条流水线生产出的建筑物构成所需的各种模块,可谓精巧实用。
当宝恒绿建生产的新型人行道PC产品一块块铺装在海东市各县区道路两侧,绿色建筑技术及其产品也正在无形中惠及群众。
“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集成和创新应用,加快实现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高效、环保、安全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汪振虎说。
“良机”先行
让农业生产更“智慧”
农谚有云:“翻土过冬,来年长疯”。立冬之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宁巴村才让南杰、扎西措等人使用“哈三”牌中耕机翻土。
“一台简单的小机子就改变了传统的人力、牲力中耕模式,只需1人就能完成中耕作业,这样将为来年丰收打下良好基础。”11月14日,马玉良在走访收集村民使用反馈时,才让南杰笑着对他说。不仅如此,这台机器在购机补贴(非通用类)名录中,有800元的补贴。
组装模具。宝恒绿建供图
马玉良是马德明的儿子,父子二人共同经营青海哈三工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马德明负责研发,马玉良负责推广。才让南杰等人使用的中耕机正是马德明的研发成果。
今年56岁的马德明,是大家眼中的“土专家”“技术明星”,经他手的农机,适用于西部山区作业,并且耐用。
“那时候我父亲是全村惟一会驾驶和修理青海手扶拖拉机的人,是全村的能人,这也在无形中感染着我。当时很多农机用具并不适用于西部山区的种植实际情况,我就想着为大伙儿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农机的改造与研发上。”回忆过往,马德明娓娓道来。
经过外出打工、刻苦学习,掌握车床、铣床、刨床等机器的操作技术后,马德明在2004年创建了公司,当时名为“循化县农机修造厂”。
如今,公司已成规模,场院里各类不同用途的农业机具是马德明20多年研究创造的“成果”。提到脱粒机,马德明详细介绍起来。
“因西部山区小麦成熟周期长、麦秆长,脱粒季节气候已变凉,当时市场上的脱粒机是根据内地环境设计制造,在循化使用时,容易出现麦秆多、滚筒缠草等问题,工作效率和精选效果很低。”马德明说,当时迫切需要一种适合西北山区、可移动、维修方便且精选效率高的多用脱粒机。
经过多次修改设计、反复试验改进,马德明最终成功打造出一款多功能脱粒机。据不完全统计,该脱粒机每小时可脱离小麦1750至2250千克。
在马德明的影响下,马玉良大学毕业后就毅然返乡,选择和父亲一同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并且利用所学专业做好产品推广,一有时间就跑到田间地头,一方面给种植户示范农机具的使用,另一方面收集农户实际面临的困难问题,这也成为父子二人研发农机的“灵感”。
撒肥机、起垄机、穴播机、铺膜播种机、残膜回收机、牵引式喷杆喷雾机……16种产品均是立足当地实际,研发生产,真正实现“良机”配农田。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只有匹配到实践中,方能真正赋能农业生产。
“希望有更多农民能够用上我研发的农机具。我会运用不断积累的综合技术,努力为大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马德明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农业发展的热情,而关于平铺机等新农机的设计研发已在他脑海中思考已久。
【记者手记】
处处有活力 发展有动力
此番采访,每接触一个领域,无论是数字经济、建筑业,还是农业等,都是一次认识与学习的机会。透过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能够深切感受到海东地区涌动的发展活力。
在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无论是机柜里交替闪烁的服务器指示灯,还是精准的运维和高效智能的算力调度,抑或是节能比例的持续攀升,都彰显出企业探索绿色算力产业迈出的坚实步伐,取得的斐然成果。从海东市出台的一个个具体政策举措中,也能感受到当地充分利用青海气候和资源优势,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穿行在宝恒绿建的厂区内,没有飞扬的尘土,没有杂乱的堆场,有的只是标准化生产的建筑物构成所需的各种模块,它们应用到了海东各县区的建设中,且日益显现出产品的优势,更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最让记者感到惊喜的,是采访马德明期间的所见所闻。
“我就希望能够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我就很自豪。”在介绍不同的农机时,从使用场景到机械特点,再到改造的必要性,马德明娓娓道来。
这位从小生活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技术能手”,以精湛的手艺回馈给了这片土地最好的礼物。通过对农机具的改造创新,他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添智赋能”。
当他提出“如何利用闲置动力解决机械化作业种植问题”的设想后,一遍遍实验、改进,亲自下地操作、完善、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基于西部地区的地形地貌,秉承将闲置动力进行改革二次利用的设计理念,最终设计出手扶拖拉机牵引悬挂农机具装置,降低了农户机械化种植作业的投入门槛。一套装置通过配备不同的携带设备,可以嵌入不同的应用场景,轻松应用各类生产所需,产品热销到周边地区,“哈三”这一品牌愈加响亮。
有着昂扬的姿态,更有奋进的步伐,海东的魅力值得未来深入地去发现,去了解,去记录。
编辑:肖毅;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举报/反馈

青海日报

28万获赞 8.7万粉丝
权威、分享、记录时代,青海日报官方百家号
青海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