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玉琴
2003年金秋,为纪念中国民族化工之父,南化创始人范旭东先生诞辰120周年,缅怀先贤,告慰先人,激励后人,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通过周密的筹划和精心的准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活动开展得热烈隆重、有声有色,对当年正在为建设新南化而奋斗的南化广大职工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对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邀请范旭东先生的长女范果恒女士及其亲属,专程来南化参加纪念活动,参观南化双文明建设发展成果,是纪念活动的浓墨重彩。在纪念活动中,范果恒女士及亲属和南化人一起,追思先辈的创业足迹,真切感受到先人创业故地的发展和巨变,坚信南化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10月23日晚,桂香袭人。灯光璀璨的南化宾馆,迎来了范旭东长女范果恒、外孙林翔等亲属一行6人。范果恒女士此前为父亲诞辰120周年写了题词“发扬光大范旭东先生忠于事业、 勇于开拓、 勤干实干的民族精神”。
10月24日10时,他们首先参加了范旭东铜像揭幕仪式。
当日,秋高气爽。旭日东升时,金色的阳光沐浴着伟岸的范旭东铜像(连底座10.24米,寓意其生辰月日),铺洒在宽阔的范旭东广场。
9时不到,南化公司600余名各界人士代表已进入广场,面朝范旭东先生铜像列队。广场上同时汇聚了千余名自发而来的群众,共同参与和观看铜像揭幕仪式。参加仪式的有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李仁,原江苏省副省长戴顺智,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钱继红,市人大原副主任吉忠坤,市政协原副主席伍开友等领导。
南化公司党委书记王聪主持了揭幕仪式。大家一起聆听了《范旭东先生铜像重立记》。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范先生逝世于重庆,永利铔厂同仁为寄托哀思,于一九四八年延请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为其塑全身铜像一尊,立于永利铔厂厂区,后不幸毁损。斗转星移,光阴流逝,当年范先生创业之地,如今生机勃发、百业俱兴,尤以重化工之发展为盛,近又兴建国家级化工园区,范先生毕生追求之理想已成现实矣!值范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为弘扬范先生之崇高精神,辟地新建纪念广场一处,命名为范旭东广场。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作为范先生事业之传人,共襄盛举,特于广场内重立其铜像,以表达崇敬前贤、传承伟业、大展宏图之心志也。
在领导讲话发言后,范旭东先生的外孙林翔在仪式上发言。南化总经理陈鸿光代表南化公司、范果恒女士代表范旭东后人、氮肥厂青工鲁俊代表永利职工后人,向范旭东先生铜像敬献花篮。
仪式结束后,省、市、公司领导与范果恒及家人在范旭东铜像前合影纪念。一些领导和群众纷纷前来向范果恒女士表达敬意,范果恒与他们亲切交谈,留下了许多珍贵影像。
接着,他们又参加了厂史陈列馆开馆仪式。范旭东长女范果恒、南化公司党委书记王聪、老领导郭克礼、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忠和为开馆仪式剪彩。
南化领导陪同范果恒参观了陈列室。当时的展厅分序厅、先驱、沃土、凝聚、展望共五个展室,浓缩了南化70年奋斗岁月。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范旭东先生和侯德榜院士的金色塑像。南化领导和宣传部老部长谭其祥、徐国璋在一些关键史料前作讲解。在当年海王剧团演出的照片前,王聪书记说:下午我们就请您去看文艺表演。范果恒女士点点头,很高兴。
下午,范果恒及亲属与南化领导一起观看了纪念范旭东诞辰120周年文艺演出。这台节目颇具南化特色,充满南化气息,一些节目在各种场合获过奖。多数节目是南化人自创自编自演,有声乐、舞蹈、朗诵、京剧、服饰表演等,是南化领导的精心安排。开场就是王聪书记作词、刘茂恒作曲的混声合唱《化肥工人之歌》,南化人陆德生作词谱曲的《化工的摇篮》。接着是南化安环处原副处长胡心一等2人朗诵了音乐长诗《告慰之歌》。该诗为南化公司党委特邀中国作协作家、江苏工人报副总编杨德祥创作,令范果恒女士及亲属深为感动。
晚6时,南化宾馆二楼餐厅华灯齐放,一幅万花丛中范旭东先生雕像的巨画,将大厅气氛装点得热烈而庄严。南化领导同范果恒女士及亲人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王聪书记说:今晚,我们为范旭东先生过120岁生日,意义在于发扬光大范旭东先生亲订的四大信条,将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为公司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还向范果恒女士及亲属通报,南化作为范旭东事业的传人,为了进一步弘扬范旭东先生的崇高精神,2003年9月13日,公司六届七次职代会代表团长联席(扩大)会议决定,将该四大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作为南化信条。
25日上午,范果恒携家人登上南化医院17层住院大楼楼顶,俯看父亲当年创办永利铔厂的大厂当今全貌。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居民楼,无声地展示着这里的繁华,一片片纵横交错的塔林管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现着企业的生机勃勃。陈鸿光总经理告诉范果恒,这里原先是荒涂野滩,有了永利铔厂,才逐渐有今天的繁茂景象。老人俯视着这座欣欣向荣的化工城,深情地说:父亲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永利铔厂发展得这样好,想来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
随后,范果恒与家人一起参观了2000年末打造的永利旧物实物雕塑。该循环压缩机于1936年从德国购进,是1937年2月5日产出中国第一包化肥的设备之一。听说这台机器运转了52年,并完好“退休”后,他们禁不住惊讶和动容,感佩范旭东先生和永利铔厂专家当年办厂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范果恒和家人又前往氮肥厂区,在硝酸、净化老装置旁凭吊了先辈的遗迹。当范果恒一行来到氮肥厂职工俱乐部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范果恒走上前与南化职工热情握手并合影留念。在大家的环拥下,范果恒率家人向范旭东雕像敬献了花篮。
接着,范果恒与公司领导陈鸿光、王聪一起为纪念范旭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及美影展剪彩。在陈鸿光的陪同下,范果恒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展出,老人被一幅娇艳怒放的牡丹图吸引,当得知这幅作品出自一位退休职工之手时,她为南化老职工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连声叫好。焊花、操作台、厨艺展示、体育赛事、时装表演、集体婚礼等一幅幅图片,一件件书法美术作品,真实、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南化职工工作、学习、对美好生活及文化的追求,让老人激动不已。她指着一副对联感慨地说:“永利先驱远东称雄,南化将士众志成城”。我辈对南化最深的印象是,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很强,凭借这股团结的力量,南化一定会越走越好。
当天,范果恒又与6位永利老职工一起座谈,共同追忆范旭东,对范旭东先生的高尚品质、科学经营思想及无私无畏艰难创业的精神,取得的不朽业绩,表达了深切的敬仰和悼念。
原永利铔厂电气专家、曾任南化机动处处长、侯德榜的外甥柯有正说:范旭东先生是个精神境界很高的人。他有了钱并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拿出来办实业,造福社会,造福更多的人。那时搞民族工业非常困难,外国资本、官僚资本都想插上一脚,不得逞就捣乱破坏,有一次竟然停了两个月的电,范先生一咬牙自己搞了个电厂。永利铔厂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创办起来的,可以说没有范先生无私的创业精神就没有永利铔厂。75岁的原氮肥厂合成氨车间老主任居益贤说:在永利铔厂绝对是赏罚分明,只要好好干工作,就会得到奖励,所以工作努力的人就会有安全感。范先生办企业不仅仅是为他个人谋利益,他很关心职工生活,一直把团体利益放在首位,这个传统一代代传了下来,成了南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果恒回忆说:父亲是个和蔼的人,小时候我常骑在他的头上玩,他总是笑呵呵的,从来也不发火。但父亲太忙,在家时间很少,每天有办不完的事,所以我们都不忍心去打扰他。父亲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公司有一辆小汽车,专门用来接路程远的员工,父亲自己平时不坐,也不许我们坐。公司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建了一个网球场。我表弟想去打网球,父亲对他说,网球场是员工使用的,你不能用,要打我给你钱到外面打去。
范果恒的堂妹范果明还回忆了范旭东先生的后事。她说:叔叔在重庆的住地很偏僻,医疗技术比较差,叔叔生病仅3天就去世了,所有的人都感到很突然。由于战乱,灵柩被寄放在重庆的一个防空洞里,直到1947年夏季才由范果纯的丈夫陈炳森移回北京,与我的祖母葬在了一起。文革中,整个公墓都被铲平,叔叔的遗骸已无法找到。婶婶去世后,在她的墓旁留着叔叔的位置,里面葬着一个搪瓷杯,杯中盛着从天津塘沽海边取来的沙子。叔叔身前曾说过,塘沽的沙滩真美呀,死后就把我埋在那里吧。那一方蓝天,碧海,一定能永存叔叔不灭的英灵。
范果恒女士21年前来南化,南化举办的一系列纪念范旭东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虽然已成一段历史和记忆,但是对当年正在为建设新南化而奋斗的广大职工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如今的南化,正如范果恒女士所言:我辈对南化最深的印象是,干部职工凝聚力很强,凭借这股团结的力量,南化一定会越走越好。
(作者简介:郭玉琴,曾任南化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南化退休中干二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