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4(第五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暨第三届零碳城市峰会”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投资协会、国际院士科创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高规格配套活动,其围绕“培育新质力,探索新路径”的主题,针对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趋势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本次活动的主要成果包括:发布《零碳岛屿评价标准》、《零碳中国·绿色甲醇》蓝皮书、“零碳工厂”评价结果,以及“零碳中国”标准试点。
发布《零碳岛屿评价标准》
中国投资协会于2020年1月发起《零碳中国倡议》,并于2022年正式启动“零碳中国”1+N标准体系建设,陆续发布出版了《零碳园区评价标准》《零碳工厂评价标准》《零碳数据中心评价标准》等专项零碳标准,为相应场景的零碳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引。此次发布的《零碳岛屿评价标准》属于“零碳中国”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投资协会立项,经过一年多的编写和多次专家研讨,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共识的标准成果,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零碳岛屿评价标准》专家组组长、国家电网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表示,该标准的制订,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推动岛屿实现碳排放量最低或碳中和,从而促进岛屿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岛屿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此次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方面,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高度提炼,最终形成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能源利用、低碳建筑、绿色交通、资源回收与节约、零碳治理、零碳绩效;二级指标重点涵盖了经济收入、绿电、绿色建筑、新能源交通、生活污水、数字化管理平台、岛屿双碳规划、岛屿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或碳普惠理念宣传、固碳增汇情况等。
这一标准的制订与发布,是中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双碳”目标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对建设零碳岛屿以至于零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零碳工厂”评价结果
由中国投资协会发布的“零碳中国”评价标准体系自正式出版发布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快速响应和积极应用,全国范围内的“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已经逐步从试点走向示范。这些试点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零碳升级,争取达到零碳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在新建项目上,全面按照零碳标准投资建设运营。经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审,及中国投资协会专家复审,有4家“零碳工厂”在零碳能源利用、零碳建筑能效提升、零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为4家“零碳工厂”上台授牌,其中连木沁作业区吐鲁番联络压气站被评为“零碳一星”;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乌鲁木齐作业区、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被评为“零碳二星”;江中药谷被评为“零碳三星”。
发布“零碳中国”标准试点
为发挥标准引领、试点先行的作用,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发展模式,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以“零碳中国”标准体系为依据,本着以“试点”促“示范”的原则,于2022年~2023年已发布两批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试点项目,并得到行业内的高度认可。
今年在第三届零碳城市峰会上,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发布第三批“零碳中国”标准试点,从申报的众多项目中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8个园区、7个工厂、5个乡村、3个岛屿、3个数据中心,支持其零碳场景的打造。
2024年度“零碳园区”标准试点单位共8家,包括兴城产业园、枣庄市山亭经济开发区零碳智慧园区、西安工投集团泾河产业园、张家口市零碳建筑示范园区、广安市分布式绿色能源示范基地、青海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青岛奥帆中心、东方电子零碳智能产业园。
2024年度“零碳工厂”标准试点共7家,包括新立采油厂III区块、青岛绿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厂、宁波爱诗化妆品数字化工厂、万方乳霜纸巾智能制造工厂、广州市番禺区胜美达旧水坑电子厂、汤臣倍健工厂、广州沥滘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
2024年度“零碳乡村”标准试点共5地,包括湖南省平江县丽江芦头零碳示范村、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群围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大邓村、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龙池村、怀安田园综合体示范村。
2024年度“零碳岛屿”标准试点共3地,包括福建湄洲岛、湖南长沙橘子洲、珠海市香洲区担杆岛。
2024年度“零碳数据中心”标准试点共3家,包括江西银行总部数据中心、中金数据乌兰察布零碳算力基地项目、江天数据环京大数据产业天津北辰基地。
这些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在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度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之后各个试点也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模式借鉴,推动形成更多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咸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