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搜集的虚假合同。兰州市公安局供图
不少家长和毕业生为求职四处奔走,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学生的急切心理,趁机设下圈套,虚构事实以“找工作”为名实施诈骗,不少人因此落入陷阱。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及党政事业单位对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特大系列诈骗案。经初步核实,该案共涉及受害人400余人,均为应往届大学毕业生,案件涉及甘肃省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定西、平凉、武威等8个地州市,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抓获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人,破获刑事案件200余起,追赃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
蛛丝马迹觅行踪
今年6月17日,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侦三大队接到辖区某大学毕业生宋某报案称:靳某、于某等人以解决工作为由骗走其21万元,要求查处。
经警方初步调查,靳某称自己认识“内部人士”于某,可以帮宋某办理成为某国企正式员工,但需花费21万元。宋某信以为真,让母亲通过手机转账分两次将21万元转到靳某银行卡。后来宋某发现自己只是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并未成为该企业正式员工。宋某向靳某和于某询问原因,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诿,拒不退款。
警方经侦查发现,于某等人没有固定职业和正常经济来源,但银行资金往来金额巨大,且名下不同账户在不同时间有大量转账记录。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立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迅速开展侦查取证工作,锁定犯罪嫌疑人为兰州风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秦某及股东于某。
6月21日凌晨2时许,专案组连夜驱车将在张掖某宾馆的犯罪嫌疑人秦某抓获,又于当日下午在兰州市城关区将犯罪嫌疑人于某抓获归案。
经讯问,二人交待了以能办理某国企正式员工为由对宋某进行诈骗的行为。于某还供述,自2021年年底至2024年6月期间,他以能办理央企、国企、党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为由,伙同秦某、苏某等人对全省各地州市应往届毕业大学生实施招工、招干诈骗。
专案组循线追踪、多路并进,发现这是一个组织架构严密、层级分工明确、参与人员众多、受害范围广泛的诈骗团伙。因案情重大,涉及人员、资金众多,该案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公安部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活动,尽快深挖彻查全案违法犯罪事实,扩大战果,做到“案不漏人、人不漏罪”,加大工作力度对案件中涉及的灰黑产进行彻查,力争全链条打击。
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大队长李学成介绍,犯罪嫌疑人于某等人于2021年开始,通过所成立的兰州风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发布招聘信息,谎称可以安排进入多家央企、国企及党政事业单位成为正式职工,设下陷阱,伪造一系列招聘入职岗位需求表、实习通知书、实习合同等虚假文书及办公地点,在全省各地疯狂实施诈骗,借机向受害人索要高额“安置费”。犯罪嫌疑人花重金聘请一些临时工冒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并伪造一系列假公章、假文件,通过自行组织“培训”“笔试”“面试”“体检”的方式,令受害者上当受骗。
集中攻坚灭团伙
经查,该团伙以兰州风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秦某、股东于某为骨干成员,还有苏某、方某、马某等10余人。马某供述,他于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冒充某机车厂“马总工”(后自称晋升为副厂长),配合于某等人,对受害人以能安排机车厂正式工作的名义实施诈骗。
在案件走访调查中,多名受害人反映:于某等人多次组织受害人在兰州市城关区某职业培训学校内参加面试、笔试、培训及签订实习合同等材料。专案组经查证,锁定该培训学校考试组负责人张某。张某供述,其于2022年1月至今年5月期间,配合于某雇佣社会无业人员冒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受害人参加虚假面试、笔试和培训,签订虚假实习合同等。
后专案组在该职业培训学校发现大量已签订的假实习合同,上面盖有国企、央企等单位的印章。经比对核实,相关单位并未与受害人签订实习合同等材料,确认印章全部为伪造。9月18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满某抓获,他供述受于某雇佣私刻央企国企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章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警惕“内推”陷阱
经过专案组4个月的不懈追踪,该团伙核心骨干成员已全部落网。截至目前,共立案诈骗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其中刑事拘留4人,逮捕13人,取保候审3人);捣毁制售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窝点1处;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器材商店1家;查扣伪造录用通知书、实习合同等物证200余份,彻底铲除了一条伪造央企国企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实施诈骗的全产业链。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犯罪嫌疑人以开办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幌子,伪造招聘一系列环节,具有高度隐蔽性和欺骗性,使受害人难以识破。兰州警方郑重提醒:假冒用人单位实施诈骗违法犯罪,严重扰乱市场管理秩序,社会影响恶劣,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广大求职者要警惕“内推”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推荐求职者进国企央企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进行诈骗,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应通过正规招聘服务平台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用人单位官网进行求职。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