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斌,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林琳,金融监管总局威海监管分局副局长王洪贤介绍全市金融运行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改革作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工作导向,不断强化金融政策传导落实,狠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有序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全市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良好势头。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业缴纳税收35.1亿元,占全部税收的14.8%,居行业第二位,金融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01
金融供给稳中有升
目前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04家,其中银行31家、证券期货20家、保险53家,地方金融组织35家,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间接融资方面,存贷款余额增速持续回升。截至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5777.76亿元,较年初增长8.08%,高于全省0.4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五年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16.68%,居全省首位。各项存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关口,达7089.29亿元,较年初增长7.5%,高于全省0.42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方面,全市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累计从股票市场融资416.6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76家,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255家,资本市场“威海板块”日益壮大。年内新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32只,金额209.65亿元。全市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256只,金额1925.53亿元。设立QFLP威海睿池股权投资基金,引进外资近1亿美元。保险服务方面,截至9月末,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21.51亿元,同比增长8.06%;赔款支出38.76亿元,同比增长20.38%。
02
信贷投放质优价低
用好用足各项增量金融政策,逐项抓好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从信贷结构看,制造业贷款投放加力提速。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705.39亿元,同比增长10.69%;较年初增加80.1亿元,同比多增5.82亿元。民营经济和普惠领域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747.6亿元,同比增长5.5%,较年初增加113.9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比重26.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31.1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14.38%,较年初增长11.82%,高出全部贷款增速3.98个百分点。贯彻落实国家保交房政策要求,推动40个项目纳入“白名单”,完成授信42.57亿元,投放21.56亿元。从信贷成本看,企业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9月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9%,较上年末下降0.52个百分点,其中,小微型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为4.00%,较上年末下降1.04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38%,较上年末和上季度分别下降0.67和0.17个百分点。
03
绿色金融改革稳妥推进
我市获批成为全省首批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区域综合性试点之一。成功举办2024绿色投资大会。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方案已完成部委会签,报国务院待审批。新一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先后落地,完成全国首笔碳普惠管理平台(试运行)海草床碳汇交易,全国首家蓝色保险发展中心暨海洋数据研究院在我市正式运营,评选出全省首批12家银行机构绿色支行。启动全省首家绿色金融数智化综合服务平台“绿e融”建设,开发智能化识绿、识蓝系统,实现金融机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精准对接。发放全国首笔“海洋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贷款”、全省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项目贷款”,全市新增20款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碳减排政策工具28.9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049.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18.16%,同比增长43.3%,增速连续多年保持40%以上。
04
地方金融组织稳健发展
按照扶优限劣原则,推动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截至9月末,融资担保机构在保责任余额53.98亿元,同比增28.2%,其中小微企业担保和涉农担保46.74亿元,同比增长26%。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0.75亿元,其中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09亿元,占比92%。支持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有序开展介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截至9月末,年内完成订单交易业务金额30.74亿元,提供供应链融资0.91亿元。
05
金融风险防控扎实有效
协同市纪委持续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专项监督,制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监督监管协作备忘录》,不断完善风险排查、监管协同、风险化解等协作机制,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会战”。对不良贷款和重点潜在不良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有序开展风险资产压降行动计划,加大不良贷款、抵债资产等处置化解力度。截至9月末,全市不良余额45.96亿元、不良率0.80%,均列全省第二低位。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四个率先将防非打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城市,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坚持打早打小,联合公安机关新立非法集资刑事案件6起。整合社区工作者、新就业群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金融汇”志愿服务队作用,精准开展“七进”宣讲活动5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4万余份,推送公益短信1300万条,相关工作经验多次被国家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委金融办刊发并予以全国、全省推广。
★围绕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我市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绿色金融是中央提出的五篇金融“大文章”之一,支持我市“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经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双碳”目标方向,以试验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围绕组织体系、融资模式、激励机制、国际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方共赢。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开展第二届全市绿色支行评选,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银行实施绿色化改造,鼓励设立绿色金融特色专营机构,通过单列绿色信贷规模、优化内部考核机制、降低融资成本等,提升服务质效。完成绿色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绿e融”建设,上线智能化绿色、蓝色识别系统,提升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水平。加快个人碳账户二期建设,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场景,引导广大市民更好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是着力推动绿色融资“增量扩面”,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生效,更新完善绿色金融项目库、碳金融重点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绿色低碳项目加大融资支持,确保绿色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速。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银行机构突出海洋特色,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海洋碳汇收益权等新型融资服务,参与碳普惠试点建设,推出更多绿色信贷产品。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充分发挥蓝色保险发展中心暨海洋数据研究院的作用,探索海洋碳汇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产品创新。三是拓宽绿色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挂牌,鼓励发行绿色金融债、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
加大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一是支持海洋经济绿色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智能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海洋牧场融资“闭环管理”等新型融资模式。二是支持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支持核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有序发展,助力“零碳城市”建设。三是支持精致城市加快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对接无废城市、海绵城市和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协同发展。
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以乳山市“可持续发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为抓手,继续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资源优势,在牡蛎碳汇方法学研究、碳汇交易、标准建设、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方面,有哪些务实的举措?
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专项行动,加大科技创新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会同多个部门制定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信财银保”平台为科技型企业发放无资产抵押信用贷款71.4亿元,为企业全程跟进帮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48.5亿元。截至9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74.2亿元,同比增长34.7%,连续两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成本央行资金。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引导作用,1-9月,累计发放用于支持科创领域的再贷款再贴现58亿元,同比增长49.1%。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宣讲,指导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5373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73%。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联合科技局、财政局创建“拨投贷保”联动机制,先后为5个项目提供资金3805万元。指导辖内15家银行通过创新积分评价的形式为314家企业授信14.5亿元。截至9月末,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达113.81亿元,同比增长29.89%。
下一步,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将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是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专项行动,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二是用足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充分利用科技支行、“信财银保”、“拨投贷保”等机制,促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应用,不断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方面,威海金融监管分局有哪些举措和亮点?
今年以来,威海金融监管分局认真落实和推动构建金融“大消保”工作格局,推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
健全基层消保机制。在四级垂管框架下健全监管分局、支局消保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县域消保工作内容,加强上下联动,组织开展县域消保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加大县域金融消保教育宣传力度,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采取“金融知识宣讲团”五进入,“金融夜校”等多种宣传形式,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完善横向协调机制。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建立健全信访联席会议、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诉调对接、行业调解等机制。推动威海市银行业协会顺利取得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格。
夯实基层调解组织职能。发挥4家金融纠纷调解组织作用,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16件,金额4.08亿元。
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把准入登记和前端防控关口,严格落实银行保险领域涉金融属性字样清单式管理要求,主动梳理核对并向社会公示辖区合法经营银行保险机构的信息清单。发挥专业优势,配合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
★下一步威海金融监管分局在助企纾困以及缓解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困难方面有哪些举措?
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的现实需要,下一步威海金融监管分局将认真落实上级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力争做到服务不减、价格更优。
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帮助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这项政策不仅适用于小微企业,同时还阶段性地扩大到中型企业。符合条件的续期贷款不能因为办理续贷下调贷款分类。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综合考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续期贷款的风险分类。
即将建立市县两级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这项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的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个资金没有中间环节,直达且融资成本合适。
督促银行机构完善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键,就是要给基层的信贷人员松绑减负,营造尽职免责、鼓励担当的积极氛围。下一步,威海金融监管分局也将督促辖区银行机构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要求,细化尽职免责制度和流程。
举报/反馈

大众日报

1323万获赞 44.4万粉丝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新闻客户端),是大众报业集团全力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是全媒体时代的“大众日报”,大平台和大众日报一体化运行。
大众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