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进博会时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
进博会的“朋友圈”又变大了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就不断升级扩容,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从“一”到“七”,进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预计有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自多国近800个采购团体参展与会,数量创历届新高。持续上升的“进博会人气”,与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形成了双向奔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8.6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3.71万亿元,增长4.1%。且前三季度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各季度进出口是10.15万亿、11万亿、11.17万亿元,实现了季季过10万亿元,这在历史同期是首次。
进博会举办至第七届,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也由2018年的30.51万亿增加至2023年的41.76万亿,增幅达36.87%。这一进程中,进博会作为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的重要性空前提升,进博会的开放平台价值,也自然更为凸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点名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明确提出,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及进博会本身能级的不断提升,进博会也在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功能。
当然,一些新的开放举措也在为进博会价值的发挥,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如今年以来,我国积极促进人员交流交往,先后出台100多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入境免签、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政策。
就在日前,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透露,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8日起对斯洛伐克、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这些变化也表明,连续举办到第七届的进博会,是在一个更大的高水平开放环境下和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再前行。
2024年10月2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进博会巨幅海报。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进博会里的“上海声音”
作为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每一届进博会都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全球舞台亮相和展示的良机。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89.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总量继续领跑全国城市经济。对外开放方面,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总值 3.17 万亿元,增长 0.03%,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位列第4。其中,同期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家、外资研发中心21家,累计分别达到998家和582家。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外资企业3007家,同比增长18.3%。
这些成绩表明,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与全球的连接上,上海依然展示出澎湃的动能。这与进博会的连年举办,可谓是相辅相成,也是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所在。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一直在全国的对外开放大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风向标作用。此次进博会,上海更是将继续放大“上海声音”、力求促成更多的“上海共识”,贡献更多的“上海智慧”。
本届进博会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为更好发挥进博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放平台作用,上海将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整体框架下,首次策划举办上海会议活动,将共推出“1+2+89”场会议活动,为各参展参会主体搭建互动交流和合作平台。
上海会议活动所聚焦的议题,包括八大主题: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培育外贸新动能、投资合作新机遇、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服务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新型消费的趋势与前沿。
这些都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各国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在进博会期间举办相关的研讨会议和论坛,将起到凝聚力量、强化共识的作用,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找到更多可行性方案。这也是深度挖掘进博会平台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如围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相关会议,将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探讨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寻上海先行先试的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将举办“双向开放惠及世界经济发展”研讨会,探讨进博会溢出效应,发布进博会发展研究报告;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智库,将分别围绕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和国际经贸规则的绿色化重构和上海应对展开深入研讨。
众所周知,上海在对外开放,和与全球的对话中,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和经验,主动利用进博会这样的主场优势,继续加强与全球各国和客商的对话交流,将增强上海在全球市场中和经贸往来中的话语权,也将为全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探寻更多务实路径、吸纳更多全球智慧。这亦可以看作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在新时期促进国家高水平开放上,所肩负的特殊使命。
2024年10月2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工作人员正在布展。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引领消费潮流,进博会将发挥哪些作用
举办进博会这样的全球性展会,也是对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一次检验。
今年筹备进博会,上海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借助科技力量,紧扣数据赋能、信息整合、塑造以人为本的展客商服务体验,增强敏捷高效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服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如聚焦展客商便利打造“服务通”。这次进博会重点开发了一个APP,即“进博士”AI数字服务管家,可精准满足客商在展前、展中、展后的不同需求。
二是,聚焦展会运行有序打造“管理通”。依托“一网协同”数字基础共性能力,实现更加精准的管理决策和更加畅通的指挥调度。如首次规模应用了5G-AxAI关键技术,为展客商提供高带宽、低延时、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在提升展会服务质量的同时,上海还在总结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进便利举措再创新、再加码,由展会便利进一步延伸至商务便利,推动展客商“流量”变“留量”。如将商务活动与文化旅游联动,上海中心、东方明珠、上海的“一江一河”等热门景点,以及精彩的数字沉浸展等活动将为进博会的展客商提供折扣优惠,正在举办的埃及展也将在进博会期间开设夜场,更好服务展客商需求。
这些举措,一方面是在满足客商综合性需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挖潜进博会在促消费上的价值。
进博会作为连接国际国内的重要平台,本身一直发挥着引领消费潮流、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而上海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主动发挥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对于促进有品质、有潜力的消费增长,同样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就在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指出,上海率先出台首发经济支持政策,做强“首发上海”等活动IP,2021年至2023年累计引进各类首店3000多家;举办“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461.3万人次,同比增长1倍。
前三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3.82亿元。积极扩展进博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相信将给上海全年消费的企稳,以及助力体现提振消费上的大城担当,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这也是积极展示上海城市服务能力和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也刷新到了7.0版。自2018年推出1.0版以来,上海共实施951项任务举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在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中,我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而上海是其中评估权重占55%的样本城市。自2023年起,世界银行实行新的评估标准,上海是中国接受评估的唯一样本城市。
就此而言,筹备进博会、保障进博会顺利举办的过程,既是对上海营商环境能力的一种检验,也将积累更多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经验。
从“一”到“七”,进博会的连续举办,不只是展会规模的壮大、参展主体的增加,更是在助力扩大开放、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带来日益明显的“化学反应”。在其中,世界见证了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和全球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的成果,也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和不断推进开放、拥抱世界的努力。
海报设计:白浪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蜀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