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10月27日,“与你共复百廿好合”2024复旦大学校友集体婚礼在正大体育馆内举行。
这是复旦大学首次为校友举办集体婚礼,同时也开启了复旦大学校庆120周年的序章。
“很高兴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并和120对校友新人以及众多来宾一起,共同感受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的喜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当了一次特别的婚礼证婚人。金力为新人们送上祝福,祝愿佳偶新人共携琴瑟之音,共赴‘百廿’好合,和学校共同发展,培育好未来的“复二代”。
“感觉我有千言万语想要和新人们分享,但今天你们是主角。”文科资深教授彭希哲作为恩师代表,为新人寄语。
现场,复旦新人们分享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我老公对我有救‘鱼’之恩,所以,我以身相许嫁给了他。”复旦大学2017级生命科学院博士校友李雪玉说道。她读博二时,一天夜里实验斑马鱼房供氧设备突发故障,正当她不知所措时,复旦大学2015级物理学系直博校友陶冉飞奔而来,争分夺秒帮她抢救斑马鱼,直到凌晨两点,保住了实验成果。毕业时,她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里写下他的名字。这次,他们带着孩子,回到两人最初相遇的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校训石合影留念。
昨天的集体婚礼上,120份婚书的来历不简单。这册婚书不光有装帧之美,材质也大有来历。还记得今年的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吗?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潞绸织造技艺面料为封面,以复旦科技成果“复活”的开化纸为内页,一时热传。婚书也采用了同等配置。
潞绸出产于山西潞安府,是历史上的中国三大名绸之一。婚书的潞绸封面浮现着祥云与龙凤图案,随着光线角度的变换而光泽流转,绮丽多姿。这批面料与今年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面料也大有渊源——都由山西潞安府潞绸集团生产,都有相同的纹样。
内页的新开化纸则融合中国传统技艺与复旦科技成果的产物。历史上开化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纸中的瑰宝,诞生于浙江省开化县,可惜这一造纸工艺已失传。为了开发一种代表中国的传统纸用作纸质文物修复用纸,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从2016年起与开化县当地造纸技艺探索者合作,通过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古典文献、文博等多学科的联合研究,终于在2017年底将开化纸工艺成功“复活”,制成的新开化纸薄而韧、轻而白,可保存千年之久。
翻开婚书,仿古格式的正文、落款、印章一应俱全。正文部分是一首古典诗歌:“佳苑,良辰。片片花影,双双璧人。卿云昔迎学路,红线今系终身。同心既结,鸳誓长遵。光华灿,前路新。意美,情纯。珍。”短短43个字的诗中,有对喜事场面的描述,有对新人永结同心的赞美和祝福,更有“复旦”元素融于其中。
这是一首形式仿古但创新趣味浓厚的诗,作者是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1997级本科生常煜华,她曾是学校BBS古典诗词版版主。这首诗的形式是对中国古代杂体诗中的“双宝塔倒映体”的再创作。杂体诗包括宝塔诗、回文诗等,以巧思著称;“双宝塔倒映体”是宝塔诗的一种,每行字数先递增再递减,写出的诗形状就像两座宝塔倒映于水中。常煜华把“双宝塔倒映体”的行数和每行字数都重新定义,中间空隙也相应调整,校友新人打开婚书后,只要把它向左侧转90°,就会发现整首诗呈现出一颗爱心的形状。
为婚书篆刻印章的是信息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培南。他对书法、篆刻的爱好自年轻而始,相伴一生。虽然他谦称“业余爱好,玩玩而已”,作品造诣颇深,风格平和、高雅,曾发表于报刊杂志,曾在学校展出,也曾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对这枚倾注心力的“百廿好合”印章,王培南“觉得挺满意的”,在祝愿校友新人百年好合的同时,他还寄语:“希望大家多关心母校。更希望校友们的孩子今后也到复旦求学,成为复旦校友。”
从面到里,从文到印,这份婚书犹如“宝藏”,藏满复旦人的底蕴与意趣。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