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人花6千元购买的‘乾隆拐杖’竟是塑料制品”事件引发热议。该老人被主播“二浪”要求支付6000元作为“保管费”,并被承诺三个月后以600万元的高价回收。事实上,这位老人此前已在该直播间多次购买所谓的“古董”,累计花费超40万元。此类骗局涉足河南、河北、天津、青海等多个地区,诈骗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古董直播行业亟待规范的警钟。类似“9999元的圆明园马首”“600元回收99元邮票”的明显骗局屡屡得手,骗子们利用“高价回收”“参与拍卖”等说辞,精准诱骗中老年人下单。
不应过分苛责受骗的中老年消费者,毕竟骗子往往抓住了他们的情感空缺和认知盲区。一些主播甚至以“爸妈”相称,用“亲情营销”来收割老年人。不少老年人因对网络直播缺乏认识,又渴望交流和关注,容易被主播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此外,老年人对古董投资有兴趣且期望财富增值,却欠缺专业鉴别知识,容易在主播诱导下失去理性判断。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增网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已占20.8%,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互联网。然而,许多老年人因信息辨识能力不足、对网络交易风险认识不够,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规范古董直播行业已刻不容缓。
当前,古董直播行业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也有待提升。一些主播擅长打“擦边球”,用模糊用语或谐音词逃避审查,进一步增加了举报和维权难度。针对泛滥的“坑老”直播现象,应采取严厉措施。对利用擦边形式逃避平台审核的直播间,平台应及时标记、预警并处理。同时,应加大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在末端建立更加高效透明的投诉与维权机制,以便及时响应和处理消费者的反馈。
要帮助深陷收藏品直播的老年人脱困,除了政府及相关机构加大执法力度,还需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各方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老年人对网络直播诈骗的识别能力。子女们也应关注老人的上网行为,给予他们更多关怀与陪伴,为长辈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让古董直播回归其应有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为老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13万获赞 543.4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