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江苏省新沂市时集镇的苏馨家园养老服务中心,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让观众乐在其中。
舞台下坐着100多位老人,他们看得专注、笑得开心,有的老人还会随着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祥林说,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文娱活动,丰富入住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苏馨家园养老服务中心由周边3个乡镇的敬老院撤并而成,是徐州市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拥有280张床位,入住的都是需要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及失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
新沂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陈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面对老龄化进程加速,新沂市从2019年到2021年,实施《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取消20家农村敬老院,建设7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力量实行专业化管理。
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当地老人在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从不足30%上升至71%,入住老人从400多人增加到1960多人。
“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是政府通过对现有农村敬老院或者闲置资源进行改扩建后设立的辐射周边镇街的综合性养老机构,能为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集中供养、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及基本生活保障。”陈强说。
数量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苏馨家园养老服务中心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时,80岁的高流镇高一村五保老人赵井旺在观众席前排就座。整场演出,老人脸上的笑容从未消散,每一个节目,他都用最响亮的掌声向参演人员表达谢意。
2023年2月入住苏馨家园前,赵井旺一直一个人在村里生活。“家里就我一人,身体好的时候,自己能赶集、会做饭,照顾自己没问题。后来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村里的干部关心我,就把我送到了养老中心。”
事实上,赵井旺早就符合免费入住敬老院的条件,但他一直拒绝,原因是觉得敬老院的环境不比自己家强,服务也跟不上。
王祥林说:“以前的乡镇敬老院,没有专业护工,除了院长、会计,就是几个负责做饭的工作人员,如果老人能自理,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失能,护理能力就跟不上了。”
如今,新沂市整合辖区内的敬老院,打造七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可覆盖全市乡镇、街道,服务对象仍是村里的五保老人,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记者在新沂时集镇、唐店街道、北沟街道、钟吾街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走访时,遇到几位带着老人前来参观试住的子女,他们说,用“惊喜”来形容并不过分,对于服务中心完善的硬件配套和服务的全面十分满意。
在硬件设施方面,七大中心都配备标准化厨房和配餐间、多功能厅、娱乐室、精神关爱室等,房间还配有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数字电视、独立衣柜、呼叫系统等。
钟吾养老服务中心院长范臣告诉记者,在新沂,当下有一种说法:“各乡镇最美的建筑,就是养老服务中心。”
来自北沟街道神山村的何培正老人今年81岁,“来到这里,我很满意,大家都吃一锅饭,生病了还有护理员照顾”。
“现在的养老院环境都很好,院内宽敞,草青叶绿,能散步、能乘凉,室内能看电视、洗澡,还有空调,每天早晚至少3个菜、中午至少4个菜,蔬菜又新鲜又有营养。如果生病了,医护人员还会到床头喂药,生活比在家里还好。”何培正说。
目前,新沂市的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委托给3家专业养老机构管理,除了供养五保老人,还对社会敞开大门,满足一般家庭的养老需求。
事实证明,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北沟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团队,来自一家专注于提供城市中高端养老服务的企业,接手养老服务中心后,立即建立起联通市级医院、乡镇医院和院内卫生室的三级医疗保障网。
陈强认为,评价一个现代敬老院服务的好与坏,社会老人最有发言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沂市的七大区域性养老中心,收住的社会老人数量达到床位总量的1/3,甚至更多。
90岁的赵处环入住苏馨家园已有5年,“过年孩子说带我回家,我都没同意。家里没这里热闹,也没这里舒服!”
9月21日才入住的80岁老人王才珍说:“我刚来不久,一直听人说这里好,两个儿子轮番做工作,我是一百个不愿意。来到这里超出我的想象,饭菜一天三顿不重样,护理员比自己孩子照顾得还周到。”
原有农村敬老院发展受困,阻碍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今年6月,江苏省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新沂召开。新沂农村敬老院改革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将在江苏全省推广。在陈强看来,农村敬老院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农村敬老院是20世纪50年代在实行农村五保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专门供养五保对象的公益性机构,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一项重要社会救助政策和保障措施。
“敬老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政府兜底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强介绍,1958年,新沂建设了全市第一所农村敬老院,随着经济发展和鳏寡老人增多,各乡镇利用20世纪90年代闲置的中小学改建了20所农村敬老院,五保供养条件明显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由于新沂原有20所农村敬老院房屋设施老旧、安全隐患较多、服务水平低下,集中供养的老人获得感、幸福感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陈强告诉记者,前些年,新沂农村敬老院虽然经过多次改造提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困扰敬老院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主要体现在辖区内的敬老院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服务不专业、安全隐患多、廉洁风险大、老人就医难等方面。
“新沂原有敬老院,基本按照一镇一院配置,个别镇甚至配置2到3所,每院都设置床位100多张,但床位实际利用率不足三成,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陈强说。
敬老院虽然庭院整洁,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但由于建筑普遍年限较长,经专业机构鉴定,房屋多为C级危房,失去修整价值。加之镇级财力薄弱,很难投入大的资金对敬老院实施改造,破旧的农村敬老院与美丽的小城镇建设形成鲜明对比。
陈强说:“除了基础设施老旧外,原农村敬老院均缺少消防安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多为镇街安置的离职村干部,工资待遇低,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仅能为入住老人提供吃住等最基本生活照料,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服务,导致敬老院环境卫生差、老人个人卫生差,精神层面的关怀更是缺失。
原农村敬老院的人、财、物全部归镇街所有,五保供养以镇街为主体,名为敬老院,实为镇街事业单位,既养老人又养干部;既无市场活力也无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服务水平低下,管理混乱,甚至发生了侵占敬老院资金等违纪违法案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机制体制上去解决,必然阻碍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陈强表示。
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实现医养深度整合
农村敬老院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调研,2019年10月,《新沂市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出台,对农村敬老院改革的主要目标、建设内容、运营管理、资金统筹及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
新沂打破“一镇一院”模式,总投资2.08亿元,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在全市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共设置床位2307张,每个养老服务中心辐射2到3个镇。
“这不仅解决了农村敬老院诸多历史问题、突出问题,更是一场制度性变革。”陈强说。
记者了解到,这7个养老服务中心全部按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由市住建局代建。其中,钟吾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一级综合医院,其余6个中心全部内设卫生室,实现医养深度整合。
为实现高水平服务,7个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公建民营”,引入专业养老公司运营管理。
“原来的敬老院,是政府出资、政府管理、政府监管,导致农村敬老院总是缺钱,不断拨款。进行改革,要厘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后,新沂市民政局实行了管办分离。”陈强说,“原来,农村敬老院是自己运营,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现在我们委托第三方运营,政府当起裁判员,这样更便于管理。”
如今,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吃好穿暖,情感、精神等需求也得到满足,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了专业的护理服务。
目前,新沂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现100%入住,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实现100%入住,为周边社区2000多位老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幅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