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我们会在第二时间权威发声。第二时间,与您相伴。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目前,我国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和“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业界把2024年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前不久,北京首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开通,该航线可以为游客配送应急救援、食物等物资;
国庆期间,深圳的夜空化作绚烂舞台,万架无人机为游客和广大市民演绎精彩的光影画卷;
10月15日,湖北省正式开通首批低空短途客运航线,武汉汉南机场至十堰、荆州低空短途客运航线搭建起武汉与十堰、荆州等地的“空中走廊”;
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农业植保、文旅观光、城市管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借助其独有的优势,不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助力人们的生产生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先后发布相关产业政策,竞逐“天空之城”,低空经济网越织越密。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蕴藏着上万亿元的经济规模,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冯正霖指出,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对于拉动国内消费、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升应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涉及航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旅游、航空教育、航空空域资源管理等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拥有11000座通航机场,中国只有451座,占比不到5%。与此同时,中国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全球50%,而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的无人机市场份额保持在70%以上。”在深圳市政协常委、北航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炜看来,我国的低空空域具有非常大的产业规模和空间,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
就低空经济自身而言,其发展离不开先进的飞行器,还需要信息化、网络化、通信等方面的支撑,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
eVTOL是低空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之一。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一种使用储能电池、电机和螺旋桨推进,同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新型航空器。通俗地讲,它是一种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即可垂直起降的飞机。
今年2月,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完成首飞,将深圳蛇口和珠海九洲港间原本两个多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发达,尤其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高度交叉,技术和产业链可复用至低空电动飞行器产品上。我们要把握低空产业早期发展机遇,促进低空经济产业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发展,最终实现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的空中交通系统。”夏炜表示。
10月12日,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15座城市与多家央企联合宣布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电信运营商将结合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把低空网络打造成兼具通信、导航、遥感和空域监管功能的标杆示范项目,计划到明年要打造100个示范项目。
冯正霖表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国正加速迈入“陆海空天”四维交通新时代。“坚持需求导向,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方向和产品结构,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对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发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创新营销模式和拓展应用场景,进一步有效提升产业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低空经济在“加速起飞”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空域资源管理不够精准、全产业链技术端到应用端尚未有效协同合力、资金需求大、适航取证较为困难、商业场景仍需进一步突破创新……
各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纷纷为破解低空经济发展难题支招。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陈倩雯表示,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瞄准的不只是当下,更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低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一哄而上’‘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冯正霖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产业链发展的聚集地,需要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集聚发力,共同推动。应从强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规模经营;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深圳具有培育低空经济的沃土,尤其在无人机领域的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在这背后,政府敢闯、企业敢投、人才敢干、市民敢用共同激发了低空经济领航起飞新动能。
夏炜认为,低空经济要想“飞得起来”,需要政府、投资机构和创业者“同频共振”。“政府可以加大对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开放更多试运行场景给eVTOL飞行,同时,为保证低空飞行器的绝对可靠,应始终将安全性和可持续适航置于首要位置,密切关注并遵循相关适航法规。通过试点示范和低空产业发展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出台税收优惠或补贴等财政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搭建测试和验证平台,降低试错成本。”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虽然具备弯道超车的潜力优势,但在人才供给、标准体系、基础设施等软硬件环境上依然迫切需要大力投入。”陈倩雯建议,在软服务方面,加大对人工智能、通感一体领域的人才培养,加快数字孪生系统和城市数字底座的公共研发投入,加大低空空域管理、服务和保障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在硬服务方面,加快建设低空通信、传感计算的基础设施,探索依托城际轨道及地铁站点规划建设低空起降公共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