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月21日清晨,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区的王先生家中,一阵“噼里啪啦”的巨响惊醒了沉睡中的他。当他起身查看时,发现自己家中正被海水吞没,杂物在水中漂浮,水深及膝,餐桌被淹没在一米多深的水下。王先生感叹道:“几十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潮水。” 这次海水倒灌突如其来,不仅让他措手不及,更是让环渤海的天津、河北、山东等多地居民陷入水深火热中。
从10月19日开始,海水倒灌现象在环渤海区域频繁出现,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上传视频,记录下冲天的海水蔓延至街道、港口,甚至冲进了居民家中,场面触目惊心。
从惊醒到逃难,百姓一夜间沦为受灾群众
王先生回忆起清晨的一幕依然心有余悸,他本以为是小偷入室,没想到竟是海水入侵。“太突然了,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这次的潮水来得猛烈且毫无征兆,让他在短短两小时内从梦境跌入现实,家中多年的积蓄几乎损失殆尽。家电报废,车辆泡水,他估算损失在十几万元以上。
盘锦的消防救援力量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响应。根据盘锦消防发布的消息,截至10月21日14时,盘锦市消防救援支队累计调派消防车25台次,指战员150人次,舟艇26次轮番出动,共搜救被困人员72人,疏散群众125人,排涝约770立方米。
不仅是盘锦地区,黄海沿岸的江苏也受到了这次异常增水的影响。据江苏省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林琳(化名)介绍,10月19日早晨,由于涨潮和大风,海边的防浪堤被冲毁,养殖场在几小时内变成一片汪洋,大量虾苗流失或窒息死亡。她粗略估计,受灾面积超过1000亩,损失达2000万元。
极端事件:历史罕见的倒灌现象为何而起?
自然资源部在10月21日启动了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派出5个专家组前往受灾严重的辽宁、天津、河北、山东等地调查异常增水情况。这次大规模的海水倒灌发生在风暴潮和天文大潮的叠加之时,多位专家指出,这一现象的“极端性”与“历史罕见”之处在于其强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冯爱青工程师表示,此次海水倒灌现象不仅是海平面上升的结果,更与天文潮和风暴潮的叠加密不可分。天文大潮期间,由于太阳和月亮引潮力达到极大,海平面会比平常更高,再加上渤海湾与莱州湾的地形特殊,使得大量海水涌向沿岸。
这次事件前几日的强风暴潮也为潮水暴涨提供了动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专家傅赐福表示,这一增水过程并未受到地震等地质因素的影响,而是完全由气象和地理因素驱动。风暴潮和天文大潮的结合,带来了渤海及黄海沿岸的强增水现象,进而导致了多省份的海水倒灌。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水倒灌的潜在威胁加剧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海平面公报》,中国沿海海平面从1993至2023年期间,以每年4.0毫米的速率上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渤海沿岸的海平面上升尤为明显,超过历史高位,这一情况无疑给沿海居民带来了更大的倒灌风险。
冯爱青指出,这种大潮不仅影响到沿海地区的自然防护能力,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系统,也使得应对风暴潮的能力大幅下降。江文胜教授进一步解释,海平面上升使同等风力下的增水效应加剧,潮差也随之扩大,类似这次的异常潮汐会变得更加频繁。
此外,人类活动也不可忽视。专家指出,沿海城市化建设、地下水开采加剧等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使得潮水更易入侵内陆。海岸的湿地破坏和对自然防护屏障的拆除,使得原本天然防护体系逐渐瓦解,海水倒灌现象随之变得更为频繁。
防范与应对: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海水倒灌虽是小概率事件,但其带来的损失却十分惨重,如何应对成为了关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事件发生前发出警报,并持续监测风暴潮的影响。然而江文胜指出,目前我国在风暴潮预报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精确到具体地点和时间的预报能力尚待提高。
未来,我们在提高预报精度的同时,也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例如,加强沿海防潮堤坝建设、恢复和保护天然湿地、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等措施,都是对抗海水倒灌的重要举措。
这场突如其来的海水倒灌,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早已不再遥远。它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并对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