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球商业评论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今日桐城,既有古韵,又向新而行/摄自何传伟】
吾球商业地理:我们的和谐号和复兴号列车开始齐头并进了。如果说和谐号是指以谦让和和谐为轨道的六尺巷,那么,复兴号就是指以科技和创新为轨道的科学城,和以因时适变、经世致用为追求的每个人。作为乘客,我们只要怀有一颗勉成国器、文化(科创)报国的心,就是新一代的桐城派!
采写+主编/王千马
图片/王千马+网络(侵删);
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哟嚯
您肯定没有想过,在以桐城派著称的桐城,桐城中学(简称桐中)在相当长时间是以理科见长的!
我读书的那几年,桐中的理科班遥遥领先文科班,前者有五个班级,后者只有两个。而且,我印象中理科班保送(考入)浙大的有几个,像我知道的2班的徐迎春、高茵茵,以及我们班班花胡敏同学日后的老公。这种好事对我们文科班是闻所未闻。可气的是,理科班的男生们还把目光盯准了我们文科班,动不动就挖个墙角,肆无忌惮。
前几天,桐中还回来了一个大人物,段路明。也是我的师兄。桐中1990届的校友。各种报道中没提他当年是读文科班和理科班,但看他那沉郁、质朴、稳重的气质,就知道他毫无疑问是学理的。事实上,他以研究量子物理见长。继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前段时间又获得国际量子奖。我的一些师弟像在深圳搞投资搞得风生水起的戴福全,把他称为“段神”。这次回母校是应邀做客桐城中学半山阁讲坛,在校科技大楼报告厅开设了主题为“追光之旅——现代物理中革命思想简介”的科普讲座。讲座中,段路明除了向现场的同学们科普了现代物理中的一些革命性思想,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挑战,以及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展望,同时也寄语广大同学们要眼中有光,心怀理想,珍惜少年时光,追崇科学之光,担当科技强国使命。
【在演讲中的段神/来自网络】
想想现在的学弟学妹们真幸福,他们有机会聆听大咖学长的分享,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收获宝贵食粮。
段路明并不是桐中走出来的唯一甚至唯二唯三的院士。今天的桐中,建有一条院士长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熟悉的面孔,比如被誉为“钢铁泰斗”的孙德和,他是1929年毕业于桐城中学;著名计算机专家,历任国防科大副校长、国防科工委常委的慈云桂,他是1935年毕业于桐城中学;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的陆大道,他是1958年毕业于桐城中学……更年轻的有,雷达探测技术专家,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的吴曼青(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他于1983年毕业于桐城中学;多年来主要从事黎曼几何与微分拓扑的研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的方复全,他亦于1983年毕业于桐城中学。还有一直在功能玻璃领域从事科研、设计、产业化工作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彭寿,他于1978年毕业于桐城中学……
毫无疑问,他们大多是理科生。如果没有1913年升入桐城中学,并于1957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7年以后,中国社科院从中科院分出,中科院学部委员改称院士)的朱光潜老学长压阵,我都觉得,桐城派不是写文章的,而是写公式,写代码的。
不免有些好奇,在这个“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热土,大家不应该都是写文章的高手么,现在怎么变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呢?
后来才想明白,人家理科生虽然学理,但也是要考语文和作文的。当年徐迎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张骏老师也是教语文的。他手下也走出了很多把作文写得很好的理科生。相应的,我们文科生当年也可得学习数学。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得在老祖宗那里找。一找就会发现我们有点误解老祖宗了。老祖宗们虽然擅长写文章,但就像段路明呼吁学子要“追崇科学之光,担当科技强国使命”一样,更有一颗“经世济民”的心。换句话说,段路明其实就是这颗心的“现代表达”。
在今天桐城的老城区,以文庙为中心,有一片桐城文化的核心区——文庙的西南边,是近日爆得流量的六尺巷。而在文庙的北边,隔北大街相望,是左公祠(左光斗),及百年名校桐城中学。它们无疑是这个城市最为醒目的存在。相对而言,位于文庙东边、和北大街相交的寺巷却有些默默无闻。在桐中读书时,我常去住在寺巷的姑妈家蹭饭,然后从寺巷经北大街回校,那时都匆匆而过,不曾留意这个普通得没法再普通的巷子。直到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巷子北头的东侧是姚莹的故居,西侧则是方以智的故居。而那时的方以智故居,似乎还是一个破落的工厂。
【今日整修一新的方以智故居/来自网络】
很多人不是太了解这个“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所以后来就有我和桐城文史专家陶善才大哥的一番对话(发表于上半年的《上财商学评论》,后“吾球商业地理”转载)。其一生颠簸流离,但深受桐城文化熏染的他,写过无数著作,更厉害的是,涉猎极其广泛!我们今天理科生所读“物理”,正是源出他的著作《物理小识》。此书在17世纪晚期传入日本,为知识阶层争相阅读,进而影响到日本学者,遂把“物理学”作为Physics的译名,最后又传回中国。不过和我们今天的“物理”还有所不同,《物理小识》的物理,有万物之原理的意思,书中不仅包含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农学、工艺,还有历史、哲学、艺术……略举两例,方以智在实证的基础上接受了地圆说;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在医学生物学上,他引入了西方的解剖学,介绍了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这在当时都是很前卫的……要知道,经过了充斥着“闭关锁国”这一字眼的中国近代史的割裂,我们学习的物理、化学,都像是西人的主导。而方以智的出现,无疑也印证了我们这个国家,其实自古就有科技的传统,就有睁眼看天下的作为。我们中国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上,其实也曾有过自己的位置。
在很长时间,方以智因为各种缘故,而成了历史的“失踪者”,但他的人生以及对科技的见解,依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方以智的故居日后成为工厂,倒是冥冥之中的宿命。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在这个以桐城派闻名的热土,在改革开放以后,有十万大军跑供销,也成为以小刷子、小包装、小塑料袋为特色的乡镇企业集聚之地。
说起来,方以智不算我们熟知的桐城派,所以,从桐城派来了解桐城,只能说是一叶障目。但就算是在清中叶开始鼎盛的桐城派,也是一身“反骨”。桐城派的鼻祖方苞和前期的戴名世等人,通过对汉学的批判,强调文学应注重内容和实质,反对空洞无物的文字游戏。此外,桐城派提出了“义法”说,强调文章要有严谨的结构和清新的文风,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和创新。尽管桐城派发展到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靶,但这有树大招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桐城派从来就不曾故步自封。
比如和方以智故居隔寺巷而居的姚莹,是姚鼐从孙。中国近代古文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也是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其在龙溪知县任上,无论贫富,秉公断狱,漳人大悦,誉为“闽吏第一”。他也写过很多文章,著有《东溟文集》《后集》《外集》《后湘诗集》等,但我更欣赏的是他因故贬官任四川知州后又担任西藏官差时写下的《康輶纪行》!这本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的著作,既提出人们要防范英国侵略者对西藏进行侵略,也提出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并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情况。这部书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瀛环志略》一起,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也让桐城人就此成为“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让我还抱有深深敬意的,亦包括桐中的创始人吴汝纶!这位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为“曾门四弟子”之一,曾出任深州(今河北深县)、冀州(今河北冀县)知州十多年,因心系教育,被人称大师而非大人。日后曾赴日考察,并将他在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分类整理,汇编成十多万字的《东游丛录》一书,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介绍日本的专著。但让我更敬佩的是,吴汝纶放弃了自己在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担任总教习的机会,也要回乡创办桐城中学。在他访日之前,心目中就有了新式学堂的大体雏形,即创办一所速成专科,为社会开化和新学传播培养人才。根据我浅薄理解,那就是基层教育如果搞不好的话,那么像北大这样的大学教育就根基不稳。所以,在访日回国后,他就着手创办桐城学堂,经过四处劳苦奔波,最终创办了此校,即今天桐城中学的前身。
【120年校庆期间落成的吴汝纶纪念馆/摄自王千马】
尽管和京师大学堂比起来,桐城学堂没那么“高大上”,但吴汝纶依旧对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勉成国器。这也成了桐中自始至未来的校训。我上桐中时,桐中的校门还没改造,校名是鲁迅体,而校门两侧则有一副对联: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它同样是由吴汝纶所亲笔题写!
【桐中老大门/来自网络】
所以,从方以智,到姚莹、吴汝纶,都体现出了一种因时适变、经世致用的精神。而且都有处江湖之险远,却仍系心于国家之忧患的拳拳赤子之心。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桐中在我读书的那些年理科亮眼,为什么会冒出那么多院士,因为今天的中国,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科技更是第一生产力!到了当下,对尖端技术的掌控和创新与否,更是成为国家能否立足于民族之林的重要因子!
这也就是继桐城之后,合肥滨湖科学城接着出现在这个国家视野的原因。正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台,借助大科学装置,持续巩固创新优势,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推动了合肥从当年存在感不强的省会,变成了如假包换的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与此同时,这也给了桐城再次奋起的大机遇。
在合肥的汪家玉大哥在给我的私信中不无兴奋,说老家的和谐号和复兴号列车开始齐头并进了。这老家,既指桐城,也指整个安徽。他说的意思我也很明了,如果说和谐号,是指以谦让和和谐为轨道的六尺巷,那么,复兴号就是指以科技和创新为轨道的科学城们,和以因时适变、经世致用为追求的每个人。
事实上,今天的桐城,不仅在文化上,在科创产业上也在加速腾飞。智造名城。据“大皖新闻”于9月底报道,近三年,桐城共引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351.25亿元;引进光伏新材料项目11个,总投资248.5亿元;已培育医工医药规上企业13家——正如我此前所说,桐城从过去的成功,走向今日的成功,一定是得益于经济和文化的相辅相成。
【“大皖新闻”镜头下的桐城国轩新能源/来自网络】
所以谈什么学理,又纠结于什么学文?是写文章,还是写公式、写代码?今天的我早已释然,只要怀有一颗勉成国器、文化(科创)报国的心,就是新一代的桐城派!
- THE END -
吾球商业地理
见城市生长和未来
壹点号吾球商业地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59万获赞 231.6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