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北京报道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如何评价我国就业市场表现?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就业总量虽然有压力,但是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1%,一季度是5.2%,二季度5.0%、三季度5.2%,总体比较平稳。三季度比二季度高一点,主要是受7月份、8月份大学生毕业季的一些季节性影响,但是总体上是稳定的。
“就业率下降表明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稳就业举措有一定成效,但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稳就业仍有压力,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需要调整优化。扩大就业的关键还是要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稳住就业,促进高质量就业应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与此同时,依托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批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另外,创新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服务场景,扩大服务业岗位;最后,激活存量就业群体,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企业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汪张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业总体稳定
“当前失业率水平同比下降,表明劳动力市场景气向好。这得益于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就业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可以有效促进消费和拉动内需,实现需求和供给、消费和生产的良性循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盛来运看来,从基本面的因素来讲,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转型、人口结构变动三个方面因素支撑就业总体稳定。
经济在持续增长方面,三季度GDP增长4.6%,去年三季度增长4.9%,同比虽然增速回落,但是创造GDP增量是扩大的。今年三季度GDP总量比去年三季度多了12934亿元。创造这么多GDP财富,对劳动力总的需求量没有下降,而且是增加的,这是个基本因素。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结构在不断转型,其中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升。自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均超过50%,并在去年达到55%左右,今年第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4.4%,比去年三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了就业弹性。服务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这是结构转型过程中就业释放能力在增加的表现。
“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能力。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服务业的发展将推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更多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就业质量。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服务业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机遇。”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人口结构有新变化,16—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从2013年到去年,这十几年中间,平均每年16—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净减少500万—600万左右,去年净减少约一千万人,影响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需求在增加,供给在下降,总量就业形势就相对比较稳定。这是我们国家调查失业率,包括我们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一个内在支撑,所以就业总量虽然有压力,但保持总体稳定的支撑基础是扎实的。”盛来运说。
推动高质量就业持续发力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下仍面临着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
盛来运指出,一方面青年就业压力比较大,失业率还是偏高,但另一方面,制造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制造业一线的技工还是供不应求。所以结构性矛盾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特点。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部分行业和区域就业压力较大等方面。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其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新经济新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此外,还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优化就业服务,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就业和创业,也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盛来运表示,未来我们要推进充分就业、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发挥优势,继续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结构性问题,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和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陆续推出有关稳定就业尤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各个地方也在加快落实。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