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保险业严监管态势未改。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欺骗投保人”行为广受关注,且被监管部门大力整治。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针对保险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监管总局及各地派出机构共披露罚单2105张,总处罚金额达2.72亿元,处罚次数和处罚总金额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997张与2.44亿元,均呈现出上升态势。
2024年第三季度,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业务合计开出560余张罚单,处罚金额7600余万元。
从同比看,2023年第三季度,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合计开出720余张罚单,处罚金额达8900余万元(剔除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额罚单);从环比看,2024年第二季度,合计开出730余张罚单,处罚金额超1亿元。
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保险业罚单的数量以及所涉及的金额都有所减少。但从整体形势来看,金融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和执行标准丝毫没有放松,严监管的态势始终未曾改变。相较于2022年和2023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处罚总金额仍为三年来最高。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梳理,今年前三季度,总局层面共开出5张罚单,处罚金额合计2686万元,占处罚总金额的10%;省局层面共开出836张罚单,处罚金额合计达1.19亿元,占处罚总金额的44%;分局层面共开出1264张罚单,处罚金额合计达1.26亿元,占处罚总金额的46%。
从细分领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的罚单数量最多、处罚金额最高。具体来看,财险公司合计被罚超1.6亿元,占比近60%;寿险公司合计被罚超6900万元,占比约25%;保险中介合计被罚超2637万元,占比约10%。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持续强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遭受了更为严厉的整治,这一点在罚单中得到了持续体现,多家保险机构因“欺骗投保人”受到处罚。
仅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话销售中心因欺骗投保人、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万元;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因欺骗投保人,被罚21万元,时任副总经理贾书魁对公司的欺骗投保人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北京瑞金恒邦保险销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因提供虚假报表、欺骗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被处罚款6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43万元,时任分公司主要负责人汤永霞被警告并处罚款17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大力整治“欺骗投保人”行为,为消费者保驾护航,将引导保险行业朝着更为健康、有序且可持续的方向稳健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禁业、停业等“顶格”处罚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处罚频率和力度均在增加。
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今年前三季度,共有38名保险从业人员被禁业,10家保险机构主体被勒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一家保险机构被吊销许可证。
在“顶格”处罚中,共有38名保险从业人员被禁业,禁业时间短则两年,长则终身。相关人员被禁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欺骗投保人、诈骗侵占保险费、虚假承保理赔、财务造假、内部管理不到位等方面。从禁业对象来看,涵盖了保险行业的多个层级和岗位,寿险公司董事长,支公司经理,保险代理人、定损员、柜面客服人员均有涉及。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0家保险机构主体被勒令停止接受新业务。在这些受罚机构中,多数为保险中介机构,涉及商业车险、农业保险、安全责任险等领域。例如,中汇国际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虚列会议费、提供虚假的安责险事故预防报告,被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罚款84万元,并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一年;杭州大蜂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因拒绝或者妨碍依法监督检查,被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责令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3年。
更有一家保险机构被吊销许可证。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披露的罚单显示,深圳拓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拒绝或妨碍依法监督检查,被吊销保险中介许可证,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大力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刚刚宣布!四项重磅政策即将出台!一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履新央行最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