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伟,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9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PMI指数,制造业PMI为49.8%、前值49.1%;非制造业PMI为50%、前值50.3%。
核心观点:第一阶段为政策效果对冲内生动能风险,第二阶段为扭转偏弱的微观主体预期。
9月高频指标转好,PMI也积极改善,其中新兴行业回升有效对冲了传统行业走弱的影响。虽然9月PMI读数仍处于景气收缩区间,但收缩速度有所放缓。拆分结构看,新订单、生产指数回升幅度均好于季节性。从行业看,虽然石油化工、黑色压延等传统行业9月高频与PMI均较弱,但医药、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新兴行业高频与PMI改善明显改善。
需求结构数据显示经济动能正在经历“第一阶段”转换,也即政策效果开始对冲内生风险,其一表现为内需订单回升对冲新出口订单走弱。9月新出口订单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至47.5%,与9月美国等发达国家PMI走弱趋势一致。但与此同时,内需订单明显回升1.3个百分点至50.3%,5月以来重新回到50以上的扩张区间。
此外从需求细分结构来看,消费与设备投资类PMI改善,对冲基建地产投资类PMI走弱。从行业结构拆分内需表现来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PMI均明显改善,且持续处于50%以上扩张区间,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而高耗能行业PMI表现偏弱、且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地产投资与传统基建仍偏弱的对应压制。
天气因素导致服务业PMI小幅走弱,建筑业PMI维持低位,显示传统基建与地产投资仍面临下行风险。9月服务业PMI回落0.3个百分点至49.9%,出行类PMI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建筑业PMI虽然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7%,但仍处于今年以来次低水平。
展望后续:政策加码已在对冲经济内生风险,“第一阶段”或开始演绎,后续需继续跟踪政策效果和可持续性。“第二阶段”则需要关注微观主体预期的变化。9月企业预期出现两大变化。其一是新订单与生产指数明显回升,但采购量继续下滑,与前两者差距拉大。其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持平两年以来最低水平。展望后续,政策再度加码,后续效果需进一步跟踪。且除了经济增长指标验证以外,也需跟踪企业和居民预期的变化。
常规跟踪:制造业景气改善,非制造业PMI小幅下滑。
制造业:制造业景气改善,生产活动明显加快。9月,制造业PMI超季节性回升,环比增加0.7个百分点至49.8%。主要分项中,生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边际上行1.4个百分点至51.2%,为最强支撑项;新订单指数也有明显回升,环比增加1个百分点至49.9%。其他指数中,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指数均有改善,供应商配送指数贡献也为正。
外需拖累、原材料涨价,企业采购意愿有待回升。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有较大下滑,环比减少1.2个百分点至47.5%,持续位于收缩区间。与此同时,受大宗商品价格回涨等影响,原材料购进价格显著回升,指数边际增加1.9个百分点至45.1%。外需拖累、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影响下,企业采购意愿进一步降低,采购量指数环比减少0.2个百分点至47.6%。
非制造业:服务业PMI小幅走弱,拖累非制造业PMI回落。9月,服务业PMI较上月减少0.3个百分点至49.9%,拖累非制造业PMI边际减少0.3个百分点至50%。主要分项中,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至45%。建筑业生产略有加快,建筑业PMI较上月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50.7%。主要分项中,投入品价格指数环比增加2.4个百分点至50%。
风险提示
外部环境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稳增长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