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 段宏娟
中国教育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指引下,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营造立德树人“生态圈”,着力培养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六力”之首,思政引领力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锚定的方向和一以贯之的内容。
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属性
教育从来都是具有政治性的,古今中外各国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从而维护政治统治。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政治属性的核心体现。
思政引领力彰显教育的意识形态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思政引领力侧重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指导引领,即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个体或集体进行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引领力擦亮教育的社会主义底色。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中国与西方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这个问题上要头脑清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思政引领力使得教育在“走出去”的进程中依然承担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高受教育者政治素养、维护国家政治生活稳定、实现国家利益的使命任务,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
思政引领力厚植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色。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重中之重,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至关重要。中国教育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指引下,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营造立德树人“生态圈”,着力培养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引领力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如期建成教育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支撑作用,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将确保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确保教育改革不变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思政引领力保证教育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今天中国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中国的发展无比恐慌,采取各种措施竭力遏制中国的发展,企图磨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的产生,对此,教育要勇于应对,立定脚跟,保持清醒头脑,敢于对错误思潮亮剑斗争。
方向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一旦在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导向上走偏了,这样的教育就像一棵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旗帜鲜明,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教育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
思政引领力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质量基石。就社会主义中国而言,衡量教育质量不仅要看硬件条件,更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看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才,对国家、民族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创办陕北公学时就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办学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拥有文化知识、科学技能,更要坚持“思”字当头,“政”字把关,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培养“底色”纯正的人才。衡量教育质量,不仅要看培养出的人才是不是有本领,更要看其是不是有担当,是不是讲政治,能不能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担子。
思政引领力领航教育强国建设的改革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必然要改革,但朝哪儿改、怎样改、改成怎样的教育都是要慎重回答的问题,改革要面向未来,以一定的目标为导向,加快中国教育由“大”向“强”的质变进程。
思政引领力确保了改革的方向性,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各种教育理念、方法模式层出不穷,但如何选择和确定最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方向,确保改革不变色不变质,就需要思政引领力来把握。思政引领力还提升了教育改革的实效性,教育改革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和规划,更需要实践中的落实和推进,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可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
多措并举提升教育的思政引领力
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夯实教育根基,这是进一步办好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
建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新机制。把思政引领力作为“六力”之首,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首先,要明确思政课的目标任务,确保课程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旗帜鲜明讲政治。其次,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分析,遵循教育规律逻辑,构建横向关联、纵向递进的教育体系。再次,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从特殊性出发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要善于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最后,要强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选拔“六要”好老师,加强其培训管理,让思政课教师切实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构建多元要素协同育人新格局。除了思政课这一主渠道,还需要其他举措协同发力,构建育人新格局。第一,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教学纳入思政育人的总体视域之中,使得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相得益彰,育才和育德同步推进,让学生既“有所学”,又会“用所学”,学以致用,回馈祖国社会。第二,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打造清朗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第三,构建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维”环境,在不同阶段,各环境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三者通力合作,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搭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体系。大思政之“大”,在于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第一,要整合社会实践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二,要丰富思政实践内容,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设计主题鲜明的思政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思政课教学。第三,创新思政实践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实践机会。
【作者刘宏伟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段宏娟系该院博士生。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24JDSZK010)的阶段性成果】
举报/反馈

金台资讯

604万获赞 87.4万粉丝
精选资讯,时事热点、健康养生、娱乐八卦
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