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电视台9月24日文章,原题:1982—2024年,以色列与真主党间长达42年的刀光剑影 以色列近日组织的空袭已致黎巴嫩当地至少492人死亡,其中包括35名儿童,这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最大的暴力事件,随着真主党的入场,冲突再次升级。成千上万的黎巴嫩公民流离失所,但战火仍未熄灭。
受伊朗资助,总部位于黎巴嫩的真主党,与以色列冲突不断,这场血与泪的纠葛长达40多年。
1982年,以色列入侵和真主党的建立。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恩怨,要追溯至1982年6月,面对巴解组织(PLO)在以南部的袭击,以色列通过入侵黎巴嫩作出回应。以色列军队一直推进至贝鲁特地区,PLO腹背受敌,最终败走。然而,以色列及其同盟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包括导致2000—3500名巴勒斯坦难民和黎巴嫩平民被害的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埋下了反抗和斗争的种子。
在伊朗支持下,由什叶派穆斯林领袖建立的真主党就是其中的一股反抗势力。代表被边缘化的什叶派民众,真主党迅速赢得了广泛的拥护,通过在贝鲁特南部地区和贝卡谷地的大量招募,组建了一支强力的民兵组织。
1983—1985年,流血与反抗。上世纪80年代初,真主党及其相关组织,因在黎巴嫩地区对外国部队发起的几次袭击受到了谴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其在1983年10月对贝鲁特地区法国和美国军营发动的袭击,此次袭击导致超300名维和人员遇害。尽管有伊斯兰圣战组织宣布对此负责,人们仍普遍认为其背后主使是真主党。
到1985年,真主党的庞大势力已经迫使多数以军部队撤离黎巴嫩南部地区,但以色列仍旧凭借其代理部队——南黎巴嫩军(SLA),维持着对边界“安全区”的控制。
1992—1996年,真主党的崛起。黎巴嫩内战结束后,1992年真主党走上政坛,在128个成员组成的黎巴嫩议会争得了8个席位。多年以来,凭借在什叶派主导地区提供的大量社会服务,其政治和军事影响力都有了显著增长。同时,真主党势力也在持续同以色列进行角力。1993年,为报复真主党在以色列南部发动的袭击,以方开展了“问责行动”,这次闪电战导致了118名黎巴嫩平民遇害。1996年,冲突再次升级,以色列开展代号为“愤怒的葡萄”的行动,持续对真主党施压。
2000—2006年,以色列撤军与七月战争。2000年5月,在真主党的顽强抵抗下,以色列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军,结束了对当地长达近20年的占领。此次胜利,强化了真主党在黎巴嫩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地位,更使其化身为阿拉伯地区抵抗以色列霸权的中坚力量。
2006年,真主党俘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早已危机四伏的局势迅速发酵,七月战争就此爆发。这场持续了34天的武装冲突双方都损失惨重:黎巴嫩和以色列死亡人数分别高达1200和158名。
2009—2024年,地区冲突。到2009年,真主党不再仅仅代表着一股军事力量或一场抵抗运动,而是成为了黎巴嫩地区的主导军事和政治力量,并在叙利亚内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自2012年以来,真主党代表巴沙尔政权开始干预叙利亚事务,此举尽管让其失去了阿拉伯国家的部分支持,但也强化了其与伊朗的合作,更丰富了真主党部队的武装作战经验。2023年的加沙冲突,让真主党和以色列重新展开了正面对决。哈马斯于2023年10月拉开了本次大战的帷幕,真主党用一场导弹空袭让战事继续升级,但很快也受到了以色列战火的反噬。(作者莎米兰·弥什拉,魏牟译)▲
举报/反馈

环球时报

1.7亿获赞 861.8万粉丝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