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解放军试射的东风31AG导弹具备复杂技术,如末端高速度机动变轨和“分导弹头”,使现有反导系统无法拦截。其研发历程经历多次改进和技术升级,成为重要战略武器。与美俄洲际导弹相比,性能卓越,是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随着解放军试射东风31AG的消息不断升温,外界根据已掌握的消息,绘制了本次解放军洲际导弹的弹道飞行路线。让美军破防的是,国外专业机构评估的结果显示,东风31AG洲际导弹具备多种复杂的技术,尤其是能够在末端以地表25倍音速的速度做大过载机动变轨突防,就已经超出了现有各国反导防御系统的拦截能力上限,是根本无法拦截的存在。除此之外,东风31AG似乎还具备“分导弹头”技术,可以搭载4~6枚小当量分导核弹头,虽然比不上东风41和东风5B,但一枚小当量分导弹头就能摧毁一座中大型城市,这样的打击效果也是不容小觑的。
东风31AG是一款特殊时期诞生的产物。在东风31导弹项目开花结果之后,解放军二炮部队首次具备了通过车载机动平台对欧洲地区以及部分北美地区进行打击的能力。由于东风31项目是在美苏冷战高峰时期的80年代中期立项的,所以这个能力对于那时的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份巨大的保障,尤其是在苏联在远东中苏边界陈兵百万的背景下。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及台湾开始对中国大陆进行渗透,当时还在研的东风31项目已经被盯上,等到东风31在本世纪初期服役时,项目参与者郭万钧被台湾策反,大量机密数据泄露,直接导致了东风31导弹的生产工作放缓,解放军开始研究它的技术改进型,并以此推出了东风31A洲际导弹。
东风31A导弹研发之时,国内还同时启动了东风41的预研工作,因为解放军的传统就是“装备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这样的节点刚刚好。在东风31A导弹完成研发,顺利投产之后,该导弹取代了东风31在二炮(火箭军前身)的位置,开始承担主要战备执勤任务。但由于东风31A洲际导弹的射程仅在8000千米,无法满足对美国全境的打击需求,为此解放军当时只能依靠陆基发射井内的东风5来承担陆基打击任务。发射井导弹的特点就是载重量大,威力强,但也容易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受限于当时急迫的外部压力和国际社会环境,解放军将部分东风41项目已经解决的先进技术“下放”到了东风31A的改进工作当中,首先就是更改导引体制,换装新的发动机,同时还包括了小型化后的分导弹头技术,这便成为了东风31AG。
如果将东风41定义为第三代洲际导弹的话,那么东风31AG就是妥妥的“二代半”洲际导弹了。相较于美俄的同类型TEL导弹,东风31AG并不算差。由于美军的战略核打击平台依靠的是海基和空基,陆基并不先进,所以首先排除。俄军TEL洲际导弹中,东风31AG也是中上水准,只有东风41可以达到领先水平。
举报/反馈

战忽智库

1207万获赞 71.4万粉丝
国际风云深度解读。不代表金教授个人观点。
优质国际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