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具备实力的大型链主企业来说,范围一的碳排放目标很容易实现,难就难在包括整个供应链在内的范围三碳排放。日前,食品加工与包装解决方案巨头利乐公司在发布《利乐中国碳中和行动报告(2023年)》时,对羊城晚报记者畅谈了对供应链减排的看法。
据了解,2020年12月,利乐就发起了全球供应商环境可持续倡议,旨在与供应商紧密合作,通过20项具体行动,实现2030年原材料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年(基准年)减少50%的目标。目前参与的供应商规模已经从45家扩大到153家,而利乐在华三家包材工厂的所有原材料供应商均已加入该倡议。相比2019年,利乐全球原材料的绝对气候影响已减少了22%。
在下游减排上,主要包括所有与利乐产品和服务销售和使用相关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其中的大部分来自售出设备在客户工厂的运行。大中华区企业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副总裁牟晓燕表示,这方面的减排是通过加速创新可持续设备与解决方案、优化工艺、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等,提升整厂运营绩效,同时探寻减排空间,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碳排放。2023年,利乐专家服务团队通过WCM(世界级制造)咨询服务,帮助大中华区的10家客户工厂减少了1.3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这些工厂总排放量的4.6%。
那么带动供应链上的排放难点是什么呢?牟晓燕表示,对利乐来说,与上下游的关系并不涉及经济利益或股东权益,因此,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和长期承诺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对于在减排上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成本压力,牟晓燕认为,平衡环境价值跟经济价值,包括社会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包括消费者能在终端价格上,感受到绿色产品的优势,需要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坚定信心来推动从量变到质变,达到转折点的过程。
文|记者 程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