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人们很容易就想到古代的那些帝王,他们的身份通常意味着拥有数不尽的财富和无人能及的权力,但这也不是肯定的。
历史上的孝静帝元善见老是被臣子压制,日子过得特别窝囊。就连这大臣喝酒的时候,都敢对他说难听话,还干脆让人动手打他,这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那大臣高澄,让人把皇帝打了一顿后,不但没受惩处,没过多久还大摇大摆地带兵闯进皇宫,责问孝静帝元善见为啥要造反。这反咬一口的本事可真强,这怕是最滑稽的“皇帝造反”事件了。
【登基为帝,受制于人】
元善见是谁?咋当上皇帝的呢?这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的嫡长子,他老妈是清河王妃胡氏,是灵太后的堂侄女。
原本这皇位该是元亶的,可他手里权力渐大后,就变得特别骄傲自满,结果皇位没了,这才让元善见得了去。
要说这所有事儿的挑起者——高欢,那可是个很能打仗的将军。在北魏末年,局势乱得不行的时候,他从河北起兵,一路上把那些乱臣贼子都给收拾了,凭借着很强的作战本事,让局势稳定了下来。
公元532年,高欢仔细挑了个人,这人叫元修,被他扶上皇位,成了北魏的皇帝,史称孝武帝。
一开始,元修对高欢一路拼死奋战扶持自己心怀感激,他当上皇帝后,把大丞相、大将军、太师这些重要职位封给了高欢,还赋予他很大的权力,所以这君臣二人相处得还算可以。
然而,高欢身为扶持国家的人,官做得极大,仅次于皇帝,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还常常干些不合规矩的事儿,有时候一些重要的事他自己就直接决定了,这样一来,渐渐地他和元修之间就产生矛盾了。
元修心里念着高欢的功绩,可他想把国家好好治理一番,就特别反感所有大事都让这位丞相独自做主。而且在朝廷里,有好多人也瞧不惯高欢平常做事的那一套。
另外有那么一些想要强化皇权的人,由于他们不停地劝说,皇帝跟丞相之间慢慢就有了矛盾,互相的猜疑也越发严重,到最后这两人竟然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在北魏孝武帝那时候,公元 534 年,高欢把皇帝元修给架空了,掌握了所有人的生死大权。这下元修不干了,他打着要攻打南朝的旗号,拼命地调兵遣将,打算借此去对付高欢,俩人算是彻底闹掰了,大战就此全面爆发。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场被称作大战的事儿,是“动静大,实际小”。元修想把主权握在自己手里,容不得高欢那种超越权限、毫无规矩的做事方式。
说到底,元修没啥特别厉害的本事,他调派的队伍跟高欢的军队正面碰上时,他手下的兵一点儿斗志都没有,对方士兵一冲过来,他们干脆就一下子都跑散了。
元修被这场景给吓呆了,虽说打了败仗,可他心里清楚,经过这档子事儿,自己跟高欢是彻底没法和好了。为了能让自己活命,他赶忙逃离洛阳,朝西边奔去,随后就投靠了宇文泰。
元修跑了以后,高欢打算找个新皇帝,挑中了清河王元亶,接着让他当大司马,把处理国家政务的事儿都交给他,想把他弄成自己的傀儡,推他当皇帝。
还没当上皇帝呢,元亶就开始嘚瑟了。出行的时候搞出清道那一套,不许行人走,完全照着帝王的规格来。而且这人还特别固执任性,就以自己为老大,觉得自己马上要当皇帝,大权要到手了,于是对高欢那是一点儿都不放在眼里。
瞅着元亶的各种举动,高欢哪能容得下一个即将当傀儡皇帝的人不听自己管,还想压自己一头呢,啥也没多讲,就干脆把元亶给拉下马了,接着重新找寻合适的人。
最后,他相中了元亶的世子元善见,把这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当作帝位的人选。就这样,元善见在洛阳城登上了皇位,被称作孝静帝。这时候因为新皇帝登基,全国都庆贺,也开始大赦天下,并且把年号改成了天平。
高欢把元善见立为皇帝后,对这位皇帝还算恭敬,正因如此,孝静帝过了十好几年没什么烦恼的日子,而且受到了不错的教育,算得上是能文能武。
然而高欢离世后,他儿子高澄成了大丞相、大将军,孝静帝的日子从此就截然不同了,过得特别糟心。
公元547 年,高欢死了,他儿子高澄接替他的职位,接着把控朝政。高澄的野心比他爹还大,光在背后掌权他可不乐意,他觉得,天下是他们高家打下来的,那皇位就该让高家的人来坐。
而他真正的想法是把皇帝换了,自己坐上那个位子。
为了能更好地掌控孝静帝,高澄往孝静帝身旁安排人,把自己的亲信崔季舒升作黄门侍郎,让他盯着孝静帝平常的所有举动,还得随时跟高澄说。打这以后,孝静帝的日子就变成了时刻被人盯着,干啥都受高澄管着。
公元549年4月,趁着梁朝出现武装叛乱这事儿,高澄顺势打下了好多城池。
高澄凭着功劳要求赏赐,孝静帝没办法,只好封他做相国,还让他能带着武器上殿,给了他好多特权。立了大功、得了封赏的高澄,野心不断膨胀,愈发不把孝静帝当回事,对他的欺辱也越发毫无顾忌了。
就算孝静帝外出打猎,没去妨碍高澄,那也不能随便行事。他在邺东打猎时,骑着快马追赶猎物,高澄派在他身边监视他的人就从后边大喊,让他可别从马上摔下来,说大将军高澄在后面看着呢,这话里满满的都是嘲笑的意思。
再有一回,高澄陪着孝静帝一块儿喝酒,没过多久就端起酒杯,劝孝静帝饮酒,那语气傲慢得很,还满是不屑。
这把孝静帝给气坏了,就回了几句嘴,然而高澄一听元善见反驳他,还自称朕,心里特不服,接着就火冒三丈,耍起横来,张嘴就骂:“朕,朕,你个狗脚朕!”
那家伙更过分,他居然直接让崔季舒给孝静帝来了三拳,打完就甩袖子走了。这一下,孝静帝都傻了,遭到这样的羞辱,心里那是委屈又气愤,觉得自己的自尊被狠狠地踩在脚下了。
【一国之君,竟然被迫“造反”】
孝静帝老是被高澄欺负,可他也不是没脾气的。他心里清楚自己就是个傀儡皇帝,可他下了决心,有股子勇气,宁愿国家灭亡,也不肯让小人随便摆弄。面对喝了酒的辱骂,还有别人的拳打脚踢,孝静帝心里也是很有感触。
结果呢,孝静帝实在受不了这般侮辱,就跟支持他的那些大臣一块儿合计,把高澄给除掉。
毕竟高澄这人狼子野心,竟敢放肆地对他又骂又打,他觉得自己迟早得玩儿完。高澄住的地儿离皇宫不远,所以大家一商量,最后决定从皇宫直接挖条地道,通到高澄家,再派人从密道里悄悄把他干掉。
可想象挺美,现实却特残酷,地道刚挖到一半,弄出的动静就让守门人给听见了,这消息立马传到了高澄那儿,秘密一下就暴露了,挖地道刺杀的打算也就黄了。众人被抓后,气坏了的高澄直接领着兵进宫去质问孝静帝。
质问他咋就造反了,咱父子两代那可是忠心耿耿,哪儿对不住他了,还直接觉得他是被身边的侍卫和嫔妃给撺掇的,这才反抗,想对咱动手,完了就打算派人去把跟孝静帝亲近的妃子给杀了。
孝静帝听了高澄的话,那是气坏了,脑子都气迷糊了。从古到今,只听过臣子背叛君王的,哪有说君王背叛臣子的呀!高澄这胡乱指责、混淆主次的话,让孝静帝没法再忍了,当场就给怼了回去。
直说就是高澄自己想谋反,拿这当借口,自己要是不杀他,国家就没法安稳,还表示自己都不管自己死活了,要是他想弑君篡位,那啥时候上位就看他自己了。
孝静帝那一番话,把高澄怼得啥也说不出来,他赶忙跪下磕起头来,嚎啕大哭,直说自己有罪,还当晚就设了酒席,向孝静帝赔不是。
虽说孝静帝的一番话让高澄暂且停止了暴行,然而这并没能打消高澄篡位的念头。三天过后,高澄就动手了,径直把孝静帝给关了起来,并且将之前挖地道的那些人全都在集市上给煮了。
把其他人解决掉后,高澄打算干掉孝静帝,然后自己当皇帝,然而就在这时,情况出现了变化,高澄竟然被刺杀身亡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孝静帝那是高兴坏了,觉得这是老天的意思,自己总算能掌权啦。哪承想,高澄刚死,他弟弟高洋就立刻冒了出来,把高澄的权势给接过去了。比起高澄,高洋那可是更加凶残,有过之无不及啊。
公元551年,孝静帝扛不住高洋的那些手段,只得把皇位让给了高洋,自己不再当皇帝了。
高洋刚当上皇帝那会,那也是使劲做表面功夫,就怕人心不安定,对孝静帝挺优待的,封他为中山王,让他能收一万户农户的赋税,在他的封地里还能接着用天子年号,写文书不用自称臣子,另外还有不少特权呢,孝静帝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了官,有了食邑。
另外,高洋送给他三万匹绢帛,一千万钱,二万石粮食,还赏了三百个奴婢,一百顷良田,一座庄园,并且准许他在中山国修建宗庙。
在自己的封地里,孝静帝整天没啥事儿做,不用去上朝处理奏折,也不用总担心高澄啥时候篡位,自己啥时候丢命,这下他可放松了,每天跟家人一块儿喝点酒,聊聊诗词歌赋,以此来消磨时间,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然而,安稳的日子不过是表面现象,只是短暂的,这全是高洋为获取支持搞的政治手段。高洋登基一年后,他的地位已然很稳固,这时没啥用处的孝静帝,就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他想赶紧除掉孝静帝。
公元552年,高洋终归是下了狠手。这一天,他摆宴招待孝静帝,悄悄在酒里投了毒。元善见呢,也不知是已然认了命,还是毫无防备之心,二话不说就喝了下去,最终中毒身亡。
随后,元善见的三个儿子都没逃过一劫,都让高洋给杀了,这位遭“反向反叛”的皇帝也就这样走到头了。
【“造反”的皇帝们】
在中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朝代不断更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皇帝。按说皇帝本该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一些皇帝因为种种缘由而“反叛”。除了孝静帝元善见被冤枉成造反之外,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确实有这么几个情况,皇帝是被逼迫着造反的。
秦二世末年,秦国的赵高瞅见秦朝渐渐不行了,就起了歪心思,搞了个政变,把秦二世给杀了,接着推选子婴当秦王。赵高让子婴先斋戒几日,之后去太庙拿玉玺,这样就能正式当皇帝了。
可没承想子婴长得稳重,心思却很活泛,他跟自己两个儿子讲:“赵高那家伙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这一招,想把我骗到太庙然后杀了我,咱不如就用他的办法来对付他!”
这样一来,斋戒结束后,子婴没去太庙,赵高见他没去,便亲自去催促,哪承想,被事先准备妥当的子婴和他儿子在斋宫里给杀了。
有个在名义上权力最大的君主,没法光明正大地下令把宰相罢免或处死,只能耍些阴谋手段来搞掉宰相,这可以说是开创了“皇帝造反”的头一遭。
除了秦王子婴外,另一个是汉桓帝刘志。
刘志原本没啥当皇帝的指望,可那时把控朝政的大将军梁冀,觉着他年纪小又木讷,执意要立他为帝,想把他当傀儡操纵。就这样,15 岁的刘志成了皇帝。
刘志做了十五年皇帝,在这十五年里,梁冀的势力愈发强大,变得越发张狂,毫无顾忌。别的国家送来的进贡之物,都先送到梁冀那儿,等他挑完了,才往朝廷送。刘志这个皇上就跟个幌子似的,梁冀根本就没瞧得起他。
然而哪儿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正值壮年、踌躇满志的刘志,咋可能甘愿一直让梁冀踩在脚下,任其随意操纵呢?
那阵子,他观察了一阵后,挑了几个他觉得最靠得住的太监,跟他们一块琢磨咋把梁冀给除掉。大伙心里都明白,这事儿关乎身家性命,一个不留神,脑袋可能就搬家了。所以,几个人互相割破手指滴血盟誓,表明诚意。皇帝刘志更是亲自把自己胳膊咬破出血,意思是这六个人要同生共死,坚决把梁冀给干掉。
公元159年8月的一个夜里,按照刘志的部署,这五个太监领着事先备好的一千多名宫廷侍卫,一下子从皇宫冲出来,把梁冀的府邸给围了,梁冀夫妻俩没来得及反抗,就都自杀了。
有成功的例子,那肯定也有失败的,曹髦的运气就挺差的。
他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在曹爽打算诛杀司马懿却反被司马懿所杀之后,曹魏的大权就被司马氏掌控了,曹氏皇帝就跟当年曹操控制下的汉献帝似的,差不多成了摆设。公元254年,14岁的曹髦当上了皇帝。
曹髦做了皇帝有7年了,年纪慢慢大了,他对自己身为皇帝却没啥权力,啥都得听司马昭的这种日子特别不高兴。
公元260年,司马昭迫使曹髦下诏书封他自己做相国。曹髦心里明镜似的,司马昭这么干,接下来大概率是要直接当皇帝啦,可曹髦不愿干等着司马昭来对付自己,而是狠下心来,打算拿命搏一把。
那啥,他把几个他信得过的大臣叫过来,想让他们跟着自己去收拾司马昭。结果这帮人听完,立马就懵了,怕因为这事儿把自己给搭进去,赶忙就去给司马昭报信儿了。
曹髦瞅见这情况,气不打一处来,抄起手里的宝剑,赶忙把自己的全部护卫、殿中宿卫,以及宫里一些乐意跟着他的奴仆啥的都召集起来,可这些人全算上也就大概三百来人。没办法,曹髦领着这支队伍,一块儿朝着皇宫外头冲去。
然而,他还没走出宫门呢,司马昭手底下的好多军队就到了,在双方打斗的时候,曹髦就这么没了。
【天子冢,水声之谜】
孝静皇帝元善见离世后,葬在了河北省磁县的北朝墓群里一座高大的陵墓中,那地方在当地被叫做“天子冢”,这可是现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呢,北朝墓群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先陵墓的城墙,就剩些残破的墙段了,北墙有的地方还剩 0.8 米,南北长达 1400 多米,东西宽有 1140 多米。后来这儿建成了东魏西陵公园,还用青砖砌了能到顶的台阶,台阶两边有栏墙,墙上精心刻着有那个时代风格的图案,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沉呢。
这“天子冢”,不光规模特别大,还挺神秘的。人要是从北坡台阶上去或者下来,就能听见清脆好听的“丁冬”水滴声。要是在台阶上放鞭炮,那听到的水声也会变得更大。
水声台阶这一现象一出现,立刻在当地引发了大动静,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都赶来瞧这能“唱歌”的台阶,不少千里之外的游客也都冲着名气赶过来。
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对于这一现象出现了不少不同看法。有人说,是人在台阶上行走产生的动静,经墓地空洞反馈回来;也有人讲,是上台阶的动静让墓底的水声返上来了。不过,这些说法都没啥让人信服的科学依据,所以没被认同。
后来啊,河北工程大学的好些专家教授多次到现场去考察,最后发现,那所谓的水声之谜,最奇特的就在台阶这儿。这水声台阶跟地面的角度是 50 度,并且台阶表面不光滑,弄出了跟琴键似的那种等距又均匀的凹槽。
所以,出现了好些个均匀的声波反射与折射的面,这建筑结构挺特别的。
这样就形成了声波可反复反射、折射的特别环境,从而让台阶上的脚步声在传导时出现多种声波的融合,变成高频和声,致使低频的脚步声变成高频的水滴声,所以就有了上台阶时会出现不同程度水声的情况。
好多专家都认定了,那出现水声主要是声音反射导致的,这是声音的一种物理现象。不过呢,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挺复杂的,好多细节方面的问题还得接着研究。
《磁县——天子冢》:来源于磁县人民政府网
《“皇帝造反”这事儿:魏静帝挖地道除奸却露馅了》:中国新闻网
《河北北朝墓群“天子冢”台阶为啥会“唱歌”,这谜还没解开呢》: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