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黎巴嫩当地时间17日下午传呼机大规模爆炸引发的伤情仍在不断“创新高”,管先生,您对此有何特别观察?
特约评论员 管姚:这是可以载入国际冲突与军情攻击史的一个血腥恐怖战例,让全球军情界都会倒吸一口冷气;这也是利用最先进技术手段完全掌控低端装备,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战损惊人的奇特战例,其杀伤力甚至不亚于常规战事。还有人说,这是恍若007谍战片的惊悚场景走进了现实,当传呼机成为炸弹,有人的手臂被当场炸断,有人面部被炸,有人在驾驶摩托车时突然因为爆炸而栽落,还一度被误以为是中弹倒地。但请注意,谍战片中的惊险爆炸,在现实中被重复了几千回,几乎在同一时间窗口,在黎巴嫩、叙利亚及伊朗三国范围内同步炸响,所以这次爆炸攻击的规模、范围与强度,都创下了空前纪录。
大卫·肯尼迪曾在美国国安会做过情报分析师,他周三接受美媒CNN采访时坦言,这是他此生见过的规模最大也是协同度最高的袭击,其实施复杂度远超想象,而对攻击目标供应链乃至整个内部体系的渗透与控制程度,更到了让人心惊肉跳的地步。
也因此,美国知名专栏作家伊格纳休斯最近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警告,这次超大规模传呼机攻击不仅让黎真主党及其武装遭受重创;就军事层面而言,它很可能在揭示网络战的一个最新高危方向:任何所谓智能装备的电路板操控系统,一旦被敌方渗透掌控,就可能变身作战工具。伊格纳休斯称,此前以军曾以“震网”电脑病毒,打响网络战第一枪,成功突入伊朗内坦兹核项目,令其离心机系统完全失控过热自毁。而最新攻击表明,当互联网走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作为联网设备的手机、冰箱、电视、新能源车等等,都可能会像传呼机那样,沦为被操控、被改造乃至是被远程引爆的武器。因此,对这场史无前例的传呼机大规模爆炸攻击案,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尤其是攻击带来的一系列紧迫追问,国际社会尤需正视并作答。
直新闻:那么在您看来,传呼机爆炸攻击案带来了哪些紧迫追问?
特约评论员 管姚:对外部世界而言,第一个追问一定会是:为什么会是传呼机,它怎么就成了致命武器?可能不少“00后”都不知传呼机为何物。作为上世纪90年代风行一时的通讯工具,传呼机又称BP机,早已退出日常生活多年,但实际上它作为特种设备,目前在军事安全领域仍被广泛应用。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今年2月就曾专门发表讲话,告诫真主党成员要停用手机,因为这种犹如“氧气般的存在”,已经沦为以色列的定位、追踪工具,他甚至举例,不知道以色列特工在哪,“就看看口袋里的手机”,所以不但真主党成员要停用手机,他们的家属也要停用。而黎真主党停用手机后的主要对策,就是系统订购军用传呼机,以逃避定位追踪。
那么,传呼机又是如何成为攻击炸弹的?最初曾有推测,爆炸可能因锂电池过热引发,但这一可能性被技术专家排除,锂电池如果因过热爆炸,必然会首先出现人手难握、口袋难放的情况。因此,更大可能性是黎真主党的物料供应网被渗透,而且是从硬件到软件的双重渗透。就硬件而言,新购传呼机很可能被提前植入军用高爆炸药。《纽约时报》引述两个匿名官员报料,炸药剂量可能1到2盎司,即三四十克;而“爆炸引信”很可能是由系统指令发布的特定信息。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周二当地时间下午3点多,真主党成员的传呼机都接到所谓“高层传呼指令”,很多人是在拿着传呼机读信息时出现爆炸,这也导致致伤致残率极高。据称,伊朗驻黎巴嫩大使的传呼机也发生爆炸,目前已被送院治疗;更有消息称,这位大使或许要摘除一个眼球才能保住性命。
所以这波传呼机攻击的吊诡处就在于,选择低端通信设备,本意是基于保密考量,但没想到整个系统完全不设防,几乎全链条崩溃沦陷。有报料称,黎真主党这一轮采购的传呼机大概在3000台,昨天下午黎真主党方面已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扔掉还没爆炸的传呼机,但黎方被渗透的仅限这些传呼机设备吗?为什么爆炸又会在叙利亚和伊朗同步发生?伊朗驻黎大使使用的传呼机,是否也在黎真主党的采购设备之列?攻击者对传呼系统的网络操控,到了什么程度?
但其实在我看来,较之追问传呼机大规模爆炸攻击的技术细节,另一追问更紧迫,甚至更关键:如此规模、如此惨烈的爆炸攻击,属不属于战争行为?既然美国大咖都在公开讨论万物互联时代互联万物的武器化、军事化前景,这一追问尤其需要国际社会正视并亮明立场。
直新闻:以方并未认账,但黎真主党直指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攻击,并扬言报复,您怎么看最新事态的后续反应?中东会爆发全面战争吗?
特约评论员 管姚:对这种由军情部门主导发动的海外攻击行动,以色列从来都不会主动认账,但现在不仅是作为受害者的黎真主党,外部世界也都认定,有动机也有这个能力搞袭击的,只有以色列人。而且就这次传呼机大规模爆炸袭击而言,它也具有以军情部门海外行动的各种特征。
今天美联社刊播一条背景长电稿,揭露以色列在海外策动像传呼机大规模爆炸这类复杂攻击的漫长黑历史,最早行动甚至可以追溯到1973年,以军特种兵当年在贝鲁特展开针对巴解组织领导人的连环暗杀,以报复前一年11名以色列运动员在慕尼黑奥运村遇害。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好莱坞大片《慕尼黑》对此就有详尽描述。4年前,伊朗首席核科学家兼副防长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郊外遇刺,情报人士普遍认定,是以安全机构辛贝特通过人造卫星操控攻击型人工智能机器人得手。但在我看来,无论从规模、强度乃至是全程渗透度来看,这起传呼机系统攻击,都堪称以军情部门的海外行动之最。
就后续反应,传呼机爆炸攻击必然会引发一连串事件,将对中东局势带来连续冲击。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拜登所谓“中东和平计划”,该计划无论是在加沙呼吁停止军事冲突与释放人质,或者是在黎以边境方向,都遭遇全面挫败。就在传呼机爆炸攻击前一天,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刚刚在以色列和以色列防长加兰特会晤,以方会后发表声明称,以黎谈判期限已过,以方将更倾向于采用军事手段解决,以内阁也宣称已通过相关决议,规划将以黎边境的数万边民全数回撤。
其次,是中东大规模军事冲突会否再度升级引爆之问,同样的追问在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馆舍爆炸遇袭、伊朗对以本土发起报复性攻击,以及哈马斯领导人哈尼叶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被炸身亡,乃至是黎真主党武装司令在贝鲁特遭以空袭身亡后,都曾被各方热议。但从过往事态发展来看,更大规模的全面军事冲突并未出现,恐怕这次也难有例外升级。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以色列以这种格外血腥、毫无底线的攻击,掀开了自身近乎碾压式的不对称渗透式攻击力之一角。当然,以军这种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疯狂攻击,全然是以彻底绑架中东和平为代价,内塔尼亚胡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现在的问题是,为了摁住内塔尼亚胡、摁住以色列,拜登总统可以做什么,美国可以做什么,世界又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