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存在以下区别:
1、定义与特点: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的产生往往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具有被动性和突发性。例如,学生正在上课,忽然有人推门进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就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一般维持的时间很短,且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保持在要学习的东西上。这是一种需要人积极主动去维持的注意,相比无意注意,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例如,人们熟练地骑车、打字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有明确的目的,但因为动作已经非常熟练,所以不需要刻意地去维持注意力。
2、产生的条件:
无意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相对强度、新异性、对比性和运动变化等;另一方面取决于人本身所处的状态,包括个人的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情感状态、期待等。
有意注意:与对活动目的的理解、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排除内外干扰以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人格特征等因素相关。例如,对活动目的理解越深刻、间接兴趣越稳定、具有认真负责等人格特征的人,越容易保持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其产生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以及活动的熟练和系统化。当人们对某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反复练习使活动达到熟练程度后,就容易形成有意后注意。
3、在实践中的作用:
无意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无意注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新异的信息保持敏感,这对于人们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缺乏目的性和稳定性,在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中,无意注意可能会成为干扰因素。
有意注意: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等复杂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保持专注,实现预定的目标。然而,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容易导致疲劳,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节。
有意后注意:既具有有意注意的目的性,又具有无意注意的轻松性,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减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对于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活动,如专业技能的训练、艺术创作等,有意后注意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