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人多势众,群众的力量强大。但有些时候,这种强大的力量,可能会演变成恐怖的恶魔,让人深受其害。身处社会,要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今天分享《乌合之众》中这五句话,句句精辟,让人醍醐灌顶,带你形成自己的独立认知:

一、一旦群众形成,个人就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众有匿名性,个人不负责任。因此,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荡然无存了。匿名群众缺乏责任感,非匿名群众形成了责任感,因此,两类异质性群众的行为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倾向。

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警察从河里捞出一具孩子的尸首,并叫来附件的居民来认尸。有个小孩子尖叫道:“他是我同学,叫菲利贝尔,好几天没来上课了。”这时菲利贝尔的妈妈赶来,看了一眼,确认是自己的儿子,不禁大哭起来。她认为孩子一定是被人贩子拐走杀害的,众人听罢,开始议论纷纷,这条街有人贩子,大家都很害怕,也不敢让孩子出门。

一个月后案件侦破,死者不是菲利贝尔,而是外地一名孩子,被杀后运到此处。但即使官方公布,居民都不相信,依然传播着“附近有人贩子”的消息。

正如这句话所说:群众没有真正渴望过真相,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如今在人人可发声的网络时代下,键盘侠遍布,在网上发布着让人真假难辨的信息,缺乏判断的人很容易被弄得晕头转向。

作为成年人,一定要学会辨别,不人云亦云,保持责任意识。

二、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和个性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淹没,无意识的属性占了上风。在群众里,保留鲜明个性、足以逆潮流而动的个人寥寥无几。充其量,他们只能借助其他的暗示,以偏离群众冲动的潮流。有时候,一个愉快的表情、一个及时被唤醒的形象,就能起到震慑作用,并阻止群众最血腥的暴行。

人际关系相处中,很多人害怕不合群,于是费力去融合。不想因自己“太过优秀”被孤立,看书学习都变得少了;为了和同事搞好关系,不惜讨好,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想体现自己的合群,无意义的聚会酒局一叫就去。

大多数人总认为,只有合群了才不会被别人另眼相看,从众就是最稳妥的活法,也让人倍感安全。但是,这样费力的合群,只会让自己的个性被磨平,甚至自降智力,越活越平庸。

当你试着从那些不合适的群体里抽离,按照自己的想法过生活,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专注于自身的个性,你会发现这样的生活反而更从容自在。

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公司的时候,他的理念并不被大众认同,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看法,最终创造出一个科技巨头。

敢于做自己,不被同质化,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三、群众顺从的冲动可以是慷慨的或残忍的、英勇的或懦弱的,但冲动总是势不可当,以至于个人利益乃至对生命的保全都难以占上风。刺激因素多种多样,群众又总是顺从,所以群众也极为多变。群众里的一切情感和行为都有传染性,其强度之烈足以使个人乐意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与个人天性背道而驰的倾向。如果不是因为成为群众的一员,人很难具有这样的倾向。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讲到一段监狱往事的历史,让他从不懂到恍然大悟。

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民众冲进监狱,抓住了恶贯满盈的监狱长,想要先审判再定罪。没想到其中有一人大喊,应该直接把他处死。这句话瞬间激起了民众,他们直接将监狱长打死,然后还冲到大街上,杀害了很多其他无辜群众。

勒庞刚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一向温和的巴黎群众会如此恐怖,后来研究完大众心理学之后才懂得,这就是群众的传染性。

当你是一个独立个体时,不会容易被外界影响,但一旦融入集体,各种情绪扑面而来,瞬间就会传染到你。不想中招的唯一方法就是,你需要在内心筑起一道防火墙。当那些负面情绪、冲动行为、悲痛情感传递过来时,能迅速将其屏蔽,以免自己受其害。

四、群众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有时又树立崇高的道德典范。倘若无私、辞让、对真实或虚幻理想的绝对忠诚被纳入美德的范畴,那么就可以说,群众具有这些美德,而且即使哲人也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

这么多年来,“键盘侠”的存在,如网络的毒瘤,让人讨厌。

就比如有这样一对情侣闹了矛盾,刚开始女方在网上控诉,男方出轨,做了很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于是键盘侠帮助女方指责男方,以为自己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在发表个人正义感。

可是,没想到事情反转。男方发出了一系列证据证明,是女方做错事情反咬一口,污蔑了自己。

这时候,同样是那一批网友,将他们表现正义感的矛头指向了女方,在网上大骂,发布一些煽动性的言论,甚至扒出各种历史来网暴女方。直到看见女方的道歉声明,他们更会洋洋得意,为自己做了一件如此正义的事情而骄傲。

键盘侠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力量小,发出的声音微弱,很快就会沉没下去,但一群人加入,力量无比可怕。就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的“群众无意识”,群众不需要真假,只要符合自己的想象。

抵制键盘侠,从自己不参与其中开始。

五、威望的特点就是使我们看不见事物的本来面目,使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群众在一切问题上都亟须现成的意见,个人一般也是一样的。这些意见的流行与其正确或错误的程度毫无关系,只受威望大小的制约。

在学校时,我们常常以老师的话语为指令,老师说什么都极为认同,好好学习,守规矩;到了职场,如果同事来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可能还会拒绝,但领导或老板安排的工作,绝对会完成。

一个人越有威望,就越容易被群众信服。

勒庞在成名之前,备受争议。虽读了博士,但他拒绝工作,反而痴迷考古、骑术,导师斥责他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同学也跟风批判。后来他摒弃一切干扰,研究大众心理学,终于靠《乌合之众》一举成名,人们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生活中,我们常会被威望影响,让他人的论断左右自己的思想,这样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唯有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打破群体意识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思维,不随波逐流,才能活出自己的本心。

深刻洞察群体背后的真相,揭露人性的复杂与多面,窥见人心的微妙世界,这就是《乌合之众》;这本书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乌合之众》首次出版于 1895 年,距今已过去快130年的时间,依然畅销,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勒庞以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非常精细地描述了群体的心理,还论述了群体在种族或民族的兴衰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书中的许多观念与当今社会保持着契合,百年前的观点完全没有过时,阅读时带入其中,更是感触颇深。

如果你不想成为那个在人群中被牵着鼻子走的人,如果你曾遇过难题和困惑,不妨读一读《乌合之众》,领略其中的智慧,相信它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启迪。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在融入群体之后,很容易被从众影响,本是行事果断的人开始失去判断,原本理性的人开始变得盲目、冲动,甚至极端。那《乌合之众》这本书,是你不错的选择,它能帮你拥有独立又清醒的判断力,找到自己明朗又积极的个性。#图文动态同步大赛#
举报/反馈

阿郑的读书日常

45.8万获赞 5.9万粉丝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